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Evo 1 的 halo version – Adizero Evo SL
去年(2024年)年頭 Adidas 公怖 adizero adios pro Evo 1,重量僅 4.97oz,比現有大部分現有 supershoes 輕三分一,可算驚天動地。
及後雖然有中國品牌聲稱可以造出更輕的跑鞋,但縱觀世界級跑手那邊,似乎都只對這對adios Pro Evo 1情有獨鐘。作為大廠,adidas 當然不止一對 supershoes,一方面會有一對價值 499 美元但壽命只有 50 公里的天價跑鞋,另一方面都會有一對 200 美元的 adios Pro 3/4 迎合大眾市場。
而在 adidas 的世界,每一個有名的型號都會有一個(甚至兩三個)halo version,即是spec上較初階,售價也更親民的版本。adios Pro 3方面,明顯地 adizero Boston 12是 halo version,而當你以為 Pro Evo 1是 pro 3的 upgrade 的時侯,原來 Pro Evo 1是獨立地有自己的 halo version:adizero Evo SL。
SL 在 adizero 系列中都有,Susan之前都有寫過。SL 無論是一代還是二代,都是外型上大幅度參考當時的 adios / adios Pro / Boston 的線條,又中底大幅度地使用 Lightstrike,即是 EVA 含量較高(相對superfoam含量底),中底大約在30至36mm左右的厚度的跑鞋。速度感不算太明顯,但勝在夠面面俱圓,大部分人(包括精英跑手)都可以在SL上作大部分速度的訓練。(對,是由速度訓練到慢跑都可以)當然,面面俱圓也即是每個方面都有進步空間,當跑手對某個方面有所追求,就可以選擇最 pinnicle 的版本,例如長途巡航可選 Boston/adios Pro,速度訓練可選 Takumi / adios。
今次 Evo SL 也有類似功能,它可以說是 adios Pro Evo 1 的練習版本。
鞋面沒有Evo 1薄,也沒有使用Pro 4/adios 9的 Lightlock,似是比 adizero SL2 的更薄版本。很薄的鞋舌,比起 SL2 薄,達到 Boston 12 級數。有實體 heel counter 及 padded 的鞋領,不是 Pro 3/ Pro 4 / Evo 1 / Boston 12 那種supershoes形式,預期在腳跟的包裹性十分高,是daily friendly的那種。
鞋身三間採用家族式誇張斜間,顏色對比極其鮮明,視覺效果震憾。(就連日本在24年底推出時有潮人用來作搭配潮物以致後來香港推出時連潮鞋店都有貨,這一段明顯是Susan自己的情緒發洩)
中底全掌使用 Lightstrike Pro,與 Pro 4一樣。形狀承襲自 Evo 1,似是有上下兩層而中間接合位,沒有明顯縫隙。鞋頭似 adios Pro 3有少許上翹。 外底與 adios Pro 3 幾乎一樣,是 continental橡膠,此種外底在濕地路面都有出眾的抓地力。
Susan 使用過 Evo SL 作幾次日常慢跑及 tempo run,配速由 5‘30/k至3‘30 也有,總里數約 200 公里。
全掌 Lightstrike Pro 似乎使用了更高硬度的配方,幾乎同一個厚度的 Pro 4 在穿上腳時會明顯更軟身,在 Evo SL 則偏硬。在慢跑時不會有慢跑鞋的感覺,換高之前是一對更適合tempo run 的鞋。
中底的geometry 使得腳跟明顯地高,全腳掌觸地時會誘導重心向前掌過渡,這是一種類似supershoes的感覺。(這個Susan會稱為psuedo-rocker)但因為沒有energy rod 的嵌入,重心過渡到前掌後前掌是會有擠壓及變型的。沒有energy rod的中底雖然夠厚,但仍然是可屈摺的,如果是期望在訓練當中為腳掌及下肢肌肉筋腱帶來訓練效果(DOMS), Evo SL 比起其他supershoes 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在做長程 interval (cruise interval時),無可避免都觸及自己的 m pace 到 threshold pace,Evo SL 顯得十分適合這個步速,在慢跑時偏硬的路面感覺在更高的 ground reaction force 變得具回彈性,亦因為更高速時重量只集中在前掌,後跟的奇怪感覺消失,一落地就是推進(當然啦推進的程度還是supershoe澎湃)。
鞋面比起一般supershoes 更多空間,可以包容長時間跑動後變得更腫漲的腳掌,特別是前掌。heel counter 及鞋身的配搭也是十分適合長時間訓練時穿著,相信穿著過大部分supershoes 的跑友都會感受過薄薄的鞋身帶來的「無力感」,而這個感覺在Evo SL 上不會發生。鞋面透氣度不過不失可以接受,但在香港的夏天大家可以預期甚麼?
Evo SL 雖然是作為 adios Pro Evo 1 的低階版本,但由設計、用料及定位上毫不妥協。
中等偏硬的中底物料加上輕度 rocker geometry 使它十分適合作更高速度訓練,例如是m pace tempo 以至是 threshold tempo,至於是 fast interval(3k pace或更快)則見仁見智,畢竟差不多30mm的前掌可能不利發揮超高速。
Daily friendly的鞋楦設定使它很耐穿(單次性的耐穿),比起使用supershoes 更適合用作練習,甚至本身步速不太高的跑手(例如是10k在55分以上或是半馬超過兩小時)都可以用作長途比賽用。事實上,比起使用嵌入碳纖維片的Supershoes 作tempo run,Susan 更推介使用unplated 的跑鞋,使用後者跑手將會使用更多自身力量去完成訓練,而訓練本身就是為了為身體帶來負荷而不是數字上的ego achievement,故此使用太多輔助的supershoes 作訓練某程度上都是在騙自己。
Adidas adizero Evo SL
Weight:7.9oz
Stack height: 36/28mm(8mm drop)
Size: true to size, toe box空間充足,可按個人需要放心選用厚襪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la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la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