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慾都市》凱莉早就示範!義大利女子決定豪擲萬歐元和自己結婚,「Sologamy自婚禮」如何重新定義幸福的模樣?
滑交友軟體滑到心累,應付親戚的催婚轟炸到厭世?在這個時代,有人選擇將婚禮的主角完全留給自己,舉辦一場只為取悅自己的慶典「自婚禮」 Sologamy,甚至啟發你重新思考「幸福到底為誰而活」。
當一場婚禮的主角只有新娘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歡迎來到「自婚 Sologamy」的時代,一場只為取悅自己的終極慶典。這股風潮並非空穴來風,早在經典影集《Sex and the City》(港譯:色慾都市,台譯:慾望都市)裡,時尚教主 Carrie Bradshaw 就曾因厭倦了為朋友的婚禮和新生兒派對買單,卻沒人慶祝她的單身里程碑,而霸氣宣告要「嫁給自己」。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先前,義大利一位 40 歲的健身教練 Laura Mesi,就為自己辦了一場童話婚禮。她身穿訂製白紗,在 70 位親友的簇擁下,切開頂端只有新娘人偶的三層蛋糕 。這場耗資不菲的盛宴,唯獨缺少了男主角。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aura Mesi ❤️(@sposa_single)分享的貼文
Laura Mesi 並非一時衝動,38歲那年,身為健身教練的蘿拉,結束了一段長達 12 年的深刻戀情 。那段關係的終結,讓她開始重新審視幸福的定義。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她對親友們立下一個誓約:「如果 40 歲生日時,我還沒找到靈魂伴侶,我就要嫁給我自己。」於是就有了這場自婚儀式,雖然它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更像一場對內的加冕儀式,宣告她情感上的獨立與自足。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Laura Mesi 坦然的表示:愛是為了分享豐盛,而不是填補空虛,「如果未來某天,我遇到一個可以共築未來的男人,我會很開心,但我的幸福絕不依賴於他。」
Sologamy不是新發明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這場儀式,有個正經八百的學名叫 Sologamy,源自拉丁文「solus」(獨自)加上「gamos」(婚姻)。早在 1993 年就有人這麼做,一位名為 Linda Baker 的美國女性為慶祝 40 歲生日,在 75 位朋友面前嫁給了自己,成為公開舉行自婚禮的先驅 。直到 2003 年《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把這概念搬上螢幕,凱莉因不滿單身生活的里程碑總被忽視,宣告要「嫁給自己」並開了一張送給自己的禮物清單,話題才真正蔓延。
Photo from IG@sposa_single
現在日本、美國、加拿大都有專業顧問幫你策劃這種婚禮,從誓詞撰寫到蜜月行程一條龍服務,雖然在法律上完全沒效力,卻充滿儀式感。白紗要穿、香檳要開、賓客要邀,甚至有人安排了「自己的蜜月旅行」,一個人飛去馬爾地夫曬太陽。這場婚禮要綁定的對象是自己,承諾對象也是自己。
她們為什麼選擇嫁給自己?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aura Mesi ❤️(@sposa_single)分享的貼文
當然,每當新浪潮湧現,質疑的聲音也從未缺席。最常見的批評,便是將自婚禮貼上「自戀」(narcissistic) 的標籤,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譁眾取寵的自我沉溺 。有人嫁給自己後,被網友罵成「可悲的女性主義者」,還有人直接診斷她「自戀癌末期」。連健身教練 Laura Mesi 的朋友都婉轉提醒:「妳這樣會不會有點太自我中心?」她笑著回應:「宣布要跟自己結婚,當然會被當成自戀行為,但我沒打算這樣解讀。」她樂於承認自己愛自己,並認為這份自在,讓她對人際關係有了更清晰的判斷力 。
Photo from Unsplash
心理學上,自戀源於深層的不安與對外界認可的渴求;而自婚禮所倡導的自愛,卻是向內的自我接納,包含接受自己所有的不完美 。它並非否定愛情的可能,反而是為更健康的親密關係鋪路。試想,當一個人不再需要另一個人來證明自身價值時,她才能真正地以平等、豐盛的姿態去愛與被愛。自婚禮傳達的核心訊息極為純粹:無論單身與否,「我」本身就已足夠。幸福,從來都無需外求,它是一場從內心開始的修行。
當世界為他著迷他卻祈禱變醜「世界第一美少年」Björn Andrésen享壽70歲
Text:POPLADY Editorial
Photo Source:IG@sposa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