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颱風登陸造成台灣各地災情不斷,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年起,在颱風警報期間的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會議上,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作為地方政府停班停課參考數據;另外,今年也規畫於雲林、宜蘭安裝降雨雷達儀,可強化短延時強降雨監測。
去年凱米、山陀兒、康芮及天兔等4颱風登陸台灣,為近10年來唯一侵台颱風數量略多於氣候平均值的一年。此外,去年11月更罕見出現4颱共舞,為氣象署自1958年有紀錄以來首次,以及11月發布2個陸上颱風警報的紀錄。
氣象署長呂國臣表示,今年起颱風警報期間的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會議,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服務,提供各縣市政府進行停班課決策參用;另今年3月起試辦的「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提供更細緻的鄉鎮強風預警與燈號分級資訊,預計今年底正式上線。
呂國臣指出,現有的雨量站平均間隔約7、8公里,但短延時強降雨常具有範圍小、強度強的特性,局部地區恐難以量測;雷達儀為每2分鐘、每250公尺監測,觀測範圍小,能彌補雨量站的不足,現有雷達的高雄林園可監測高雄及屏東,台中望高寮可監測台中及彰化,新北樹林可監測大台北及桃園。
呂國臣說,今年已向美國預定2顆雷達,但時程尚未訂定,後續將完成的雲林古坑可監測雲林及嘉義,宜蘭可監測蘭陽平原及福隆山區,幾乎可涵蓋人口稠密的大都會區,而這些數據未來可放到AI模型訓練,可提升短延時強降雨預報能力。
另外,去年0403地震累積有上千個餘震,今年0121地震後續也餘震頻頻,呂國臣表示,台灣規模5或6的地震很多,平均每年約45個,去年因0403地震,暴增至148個,因此,去年已完成高雄市都會區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預計今年再完成台中市都會區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時效將由10秒縮短至7秒,地震預警盲區從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
氣象署補充,目前氣象署共有632個地震站,還會試著在偏遠山區找合適地點增建地震觀測站,盼透過增加測站密度,縮短預警系統觸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