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肯恩、瑪麗‧奧科羅福爾
圖片 : shutterstock
通往財務獨立的過程中,一個經常被忽視的關鍵是你的工作。許多人堅持工作,每年獲得相同的工資,或者充其量是與通貨膨脹一致的加薪。然而,如果你意識到,工作是加速實現財富自由的一個重要途徑,你對工作和職業的看法會大不相同。將職業價值極大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態是:在要求任何東西之前,必須先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去得到它。賺取理想的收入也是如此。
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的一句話巧妙地抓住了另一種思考方式,他說:「我們在生活中的回報將永遠與我們的貢獻(或服務)成正比。」為了增加收入,重要的是要問問自己如何提高貢獻,以達到收入目標。雖然金錢不是萬能,但它是幫助你迎向自由的工具。
在我們的領英(LinkedIn)個人資料中,不會列出我們以前做過的所有低薪工作。例如,我做過清潔工、服務員、接待員、動物技術員、貨架工和三明治製造商,而瑪麗則在零售業的收銀台工作過,擔任過兒童保育助理和教育部門的產品助理。這些工作激勵了我們,讓我們相信為了最終獲得六位數的收入,需要大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當然,分享這些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而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請注意,你不需要六位數的收入也能規畫財富喜悅生活。事實上,無論你的收入如何,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保留多少。本章的內容希望幫助大家獲得遠超過通貨膨脹的收入,特別是在私人公司工作,因為有些作法在公家機關不太適用。
作法1:每二到三年換一次工作
如果你是20歲、30歲甚至40多歲,這作法很適用。如此頻繁換工作的原因是:市場不斷發展並重新定價工作技能的速度,比你當前工作的定價速度更快。你可能會想,忠誠度呢?我們的說法是,在工作中要忠誠,但不要忘記生命的順位,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換工作。
作法2:找一個VIP雇主
老闆的類型與實現財富累積之間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在這裡,我們將老闆做了不同類型的分類,並說明與潛在財富累積的關聯。
▲雇主類型及其財富累積潛力(圖/商業周刊提供)
作法3:向公司要求專業認證的補助
我在以前公司的幫助下攻讀了EMBA學位,為期兩年的課程費用約為75,000英鎊(約合台幣300萬元)。其中,50%是在我向董事會提出這個想法後由公司補助的,20%是我為商學院寫了一篇論文後獲得的助學金。你可能會想,上了這門課學到了一些東西,這和錢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每件事都有關係!我在職場上的價值,反應在每年基本薪資就增加了40,000多英鎊(約合台幣160萬元),另外加上退休金提撥,因為退休通常是根據總工資計算。獲得專業認證會讓薪資水平提高,整體財富累積的速度就越快。
要求公司補助進階的學習也會為生活增加價值,前提是公司至少支付其中的 50%。順便說一句,你的同事可能不太費心要求這樣的補助,所以你成功的機會會很高。
作法4:成為內部創業者
作為公司或企業的員工,你也可以同時成為在組織內擁有一點創業精神的人。
例如,我曾經和一群薪水相當不錯的人一起工作──每月淨收入在5,000英鎊(約合台幣20萬元)到 8,000英鎊(約合台幣32萬元)之間。然而,這些人想到了一種方法和公司協商,讓他們能夠享有帶來的任何業務的10%到25%抽成,計算下來每個月的佣金都是一大筆錢。除了每月5,000至8,000英鎊的淨收入外,每個月僅佣金一項即可多拿20,000多英鎊(約合台幣80萬元)。
其中的關鍵是,這些人做了大多數人不願意做的事,那就是去找他們的老闆或經理說:「我會發掘人脈,如果能為公司帶來客戶,能為公司增加價值。我可以為新業務收取10%的佣金(一次性或經常性)嗎?」
這就是開始改變遊戲規則的方式,當然會帶來額外收入。而最壞的回答是否定。然後你找到另一種方式來問,但要繼續問。
作法5:做老闆的工作
學習老闆所擁有的一兩項技能,或是承擔職權範圍外的責任,讓它成為你的本領。這使你在要求加薪時處於優勢,能夠要求比一般人更高的加薪幅度。多數人要求打敗通貨膨脹的加薪,你應該能要求加薪10%到15%。因為你從老闆那裡多承擔了一些責任,而且會被視為一個有遠見的人,應該得到額外的加薪。
事實上,要想更上一層樓,請在每年年初與老闆坐下來制定未來一年的計畫,並以書面形式形成共識。例如,如果在一年內實現了所有目標,公司會同意有條件地加薪15%。關鍵是要把你和公司置於雙贏的談判位置,雙方都能獲得一些明確的目標,明確地將努力與報酬聯繫起來。
總之,你的最高收入永遠不會存在,除非你努力爭取才會有。這需要發揮創造力,改變思維方式,更聰明地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能賺更多的錢,那麼絕對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財富喜悅:10週學會跟錢好好相處,踏上財富自由、身心平衡之旅》商業周刊出版,肯恩、瑪麗‧奧科羅福爾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退休前竟診斷出癌末,打拼一輩子的辛苦錢「勞保」該怎麼領?「生前領vs.死後領」:選錯少領6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