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時常擔心孩子專注力不佳、三分鐘熱度,對於任何事物十分容易失去興趣。甚至在學校時,也常被老師反應上課屢次起身逛大街、影響課堂秩序。
但事實上,小朋友的專注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了解這些因素,並採取適當對策,將有效幫助孩子改善專注度、提升學習表現。
原因1.環境干擾過多
現代生活便利,卻也充斥各種聲光刺激,如:隨處可見的廣告牆、跑馬燈、電視、手機、平板等數位產品,易讓孩子分心,生活環境過於嘈雜,對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具有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應替孩子打造一個安靜、整潔、無干擾的學習空間。例如:讓小朋友擁有專屬的學習區域與書桌,並養成在特定場所只做特定事務的習慣,像是寫功課就在書房內的書桌上,而不是借用餐桌、客廳茶几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短影音的流行,也會讓孩子習慣快速變換的視覺刺激,進一步導致其專注持續時間縮短、難以投入單一任務。短影音的即時滿足感,更削弱孩子深度思考的需求。因此,家長應適度限制小孩觀看短影音,或畫面切換速度快、歌曲洗腦、色彩鮮豔的卡通,讓孩子能好好地進行長時間學習、思考。
原因2.缺乏良好的作息
充足的睡眠對專注力至關重要。假設孩子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或者不規律,大腦將無法有效運作,專注力自然會下降。因此,大人應確保孩子每日擁有足夠的睡眠,並養成規律穩定的作息。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指出,1~2歲孩子每日睡眠建議時數為11~14小時;3~5歲為10~13小時;6~13歲則為9~11小時。然而,我國兒童的實際睡眠情況與標準存在明顯差距。在學齡前兒童中,就有12%的孩子每日睡眠時數不足11小時;而到了學齡階段情況更為嚴重,甚至有15%的小孩每天睡眠時數少於8小時,對兒童的整體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確保孩子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長、良好的睡眠品質,且作息規律一致,也是改善專注力的必要之舉。
原因3.營養不均衡
飲食對於腦部發育、專注力影響深遠。假如經常攝取高糖、高油、高精緻化的加工食品,如:每天放學一片雞排、一杯珍奶,便會讓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易興奮、衝動,而隨後的胰島素作用,血糖又會迅速下降,導致疲倦、注意力低下、精神渙散、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記憶力。建議家長多提供孩子富含營養的健康飲食,以促進大腦健康。
1.蛋白質
魚類、雞肉、蛋類、豆類、堅果。
2.Omega-3脂肪酸
深海魚(鮭魚、鯖魚、秋刀魚)、亞麻籽、核桃。
3.維生素B群
全穀類、綠色蔬菜、瘦肉、蛋類。
4.鐵質
紅肉、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豆類、蛋黃。
5.抗氧化營養素
莓果、堅果、胡蘿蔔、番茄。
假設小朋友放學後肚子餓,也能優先尋求更健康的選擇,如:無糖豆漿、原味優格、水煮蛋、地瓜、蘋果、香蕉等,藉此有助孩子穩定血糖波動、提升專注力。
原因4.運動不足
久坐、缺乏運動,會讓小朋友感到疲憊導致專注力下降。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大腦活力、幫助維持注意力。我們應鼓勵小朋友每日進行適量運動、避免長時間的靜態活動。
另外,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臺灣小學生的過重與肥胖率約為26%,而到了國中則高達30%。研究顯示學童的肥胖問題相當普遍。肥胖,不僅會損害孩子的健康,甚至對學習力與專注力的負面影響相當明顯。體脂率過高更會影響大腦前額葉皮質功能、降低認知與決策能力,也比較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使睡眠品質下降,進一步影響白天的專注力、學習表現。因此,適當運動也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與學習效率的積極條件。
原因5.缺乏專注力訓練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孩大腦發育逐漸成熟,專注力也會有所提高,但這並非一蹴可幾的過程。提升專注力需要時間和訓練。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目前的專注度,來調整活動的難度與時長。並透過一些簡單的遊戲、活動,舉例來說,拼圖、閱讀、繪畫等,來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此外,可採取「番茄鐘學習法」,即專注學習25~30分鐘後,休息5~10分鐘,並利用這段時間起身走動、伸展或喝水,以放鬆身心並提升後續的學習效率。每完成兩輪番茄鐘(約50~60分鐘),可適當休息15~20分鐘,不僅能減少身體疲勞與眼睛壓力,還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透過後天的引導來改善,家長的耐心與協助,能幫助小朋友逐步提升專注力,讓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更有成就感唷!
BaeGo培果教育
有感於語言治療資源不足,我們把語言發展相關落落長的文獻,變成可口好消化的圖表,並設計對應活動,研發孩子在家就能輕鬆學習的教具,致力讓家長成為孩子最棒的老師。
臉書/BaeGo培果教育
延伸閱讀
.【培果教育專欄】家長控制怒氣4步驟,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情緒
.【寶寶發展里程碑】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反抗期初現!了解寶寶在此階段的行為特徵、學習重點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