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雖然病名上稱為「瘤」,但指的是血管膨大如水球的血管。雖然腦動脈瘤不是惡性,但是一旦破裂會導致嚴重的腦出血,對生命構成威脅且致死率高,所以了解腦動脈瘤的形成原因、症狀以及預防措施,對提高早期發現率和治療成功率至關重要。
腦動脈瘤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血管壁較薄弱、高血壓、動脈硬化、遺傳因素以及吸煙和酗酒等。腦動脈瘤往往在早期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許多人直到動脈瘤破裂之前都不會發現異常。當動脈瘤變大或破裂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劇烈頭痛、視力障礙、噁心及嘔吐、語言困難、意識喪失或昏迷,甚至死亡。
腦動脈瘤診斷通常需要依賴影像學檢查。常見的檢查方法包括:電腦斷層掃描 (CT)、核磁共振影像 (MRI)、血管造影等。一旦診斷為腦動脈瘤,治療方式通常會根據動脈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破裂的風險來決定。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觀察和監測動脈瘤的變化、顱內手術治療,將動脈瘤夾住或切除、血管內介入治療,封閉動脈瘤的入口,防止血液流入動脈瘤內,降低破裂風險。
預防與生活方式改變,雖然不能完全避免腦動脈瘤的發生,但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以下是一些預防措施:
1.控制血壓:高血壓是動脈瘤的重要風險因素,保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至關重要。
2.健康飲食:攝取低脂、低鹽、富含纖維的飲食,有助於保護血管健康。
3.戒煙戒酒:吸煙和酗酒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動脈瘤的風險。
4.定期體檢:有家族史或高危險因素的人,應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問題。
腦動脈瘤是一個潛在的危險疾病,但若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治療效果通常較好。了解其成因、症狀以及預防方法,對於減少腦動脈瘤帶來的危險至關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進行檢查,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保護我們的大腦健康。如果發現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外科加護病房 莊麗敏護理長,本文轉載自第401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