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科學家宣稱發現人類前所未見的新顏色「olo」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科學家近日宣稱發現人類從未見過的新顏色,命名為「olo」,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華盛頓大學團隊以精準控制的雷射照射眼睛,創造出「前所未有飽和度的藍綠色」。

突破自然視覺限制

人類視網膜有三種色彩細胞(視錐細胞),分別對長波長(L)、中波長(M)和短波長(S)光線敏感。自然光線,這些細胞為組合受刺激,特別是M型視錐細胞(主要感應綠色),感光範圍與L型和S型細胞重疊,從未單獨觸發。

「我們開始就預測這會產生前所未有的色彩訊號,但我們不知道大腦會如何處理。」柏克萊大學電機工程師Ren Ng教授說:「結果令人瞠目結舌,色彩飽和度極其驚人。」

團隊開發「Oz」系統(靈感來自《綠野仙蹤》的翡翠城),以此步驟實現:

  • 每位參與者創建詳細視網膜地圖,精確標記各視錐細胞位置

  • 以雷射「微劑量」只刺激M型視錐細胞

  • 追蹤眼球微運動,確保雷射準確命中目標

  • 於視野創造約兩個滿月大小顏色區塊

「olo」名稱源於座標「0,1,0」,代表L型視錐細胞不受刺激(0),M型視錐細胞完全刺激(1),S型視錐細胞不受刺激(0)。

五位參與者(包括三位論文共同作者)均表示看到非常獨特的顏色。為了驗證他們經歷,每位參與者可用顏色盤配出他們所見的「olo」色。

▲ 參與者選出最接近他們所見的olo色。

「這種顏色比現實世界看到任何顏色都更飽滿。」Ng教授解釋:「想像一生只看過淡粉色,突然有天看到極其強烈的粉紅色襯衫,如此鮮豔以至於可稱為紅色。」參與者甚至表示,與「olo」相比,單色雷射光都顯得很「蒼白」。

爭議與質疑

這發現遭其他專家質疑,倫敦城市聖喬治大學視覺學John Barbur教授表示,雖然這是「刺激特定視錐細胞的壯舉」,但發現新顏色這說法「頗有爭議」。

「這不是新顏色。」Barbur教授說:「這只是更飽和的綠色,只有當唯一訊號輸入來自M型視錐細胞,有正常紅綠色彩機制的人才能看到。」他認為這研究「價值有限」。

研究員表示,新技術可能有助:

  • 研究色盲和其他影響視覺疾病,如視網膜色素變性

  • 更深入了解人類視覺和色彩機制

  • 模擬四色視覺(罕見的色彩感測力)

當然Oz系統仍有局限性:

  • 只能使用周邊視覺,而非中央視力

  • 需固定視線

  • 僅映射視網膜小部分

  • 需用高專業設備

Ng教授強調這是基礎科學研究,「我們短期不會在智慧手機顯示器或電視等顯示器看到olo。這遠遠超出VR頭戴設備的範圍。」

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代表視覺科學的有趣里程碑,即使「olo」是否真是「新顏色」的辯論可能會繼續一段時間。

(首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