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心台灣土地生態的作家吳晟,近日將40年來對於種樹議題的觀察與建言,集結成新書《愛‧樹‧無可取代》,吳晟認為,唯有國家成立中央層級的樹木專責單位,並訂定「樹木維護法」,才能解決台灣種樹亂象,知道如何種樹、護樹,才對環境有幫助。
吳晟22日舉行《愛‧樹‧無可取代》新書發表會,他說,書名其實早在70年代、80年代,台灣開始大量鋪水泥蓋停車場時,他就已經想好書名了,該本書也是他累積40年來對於台灣種樹議題的觀察。
吳晟說,他雖然常常參加抗議,但其實他一直自我定位為體制內的改革者,希望可以提出具體建議,這也是他過往願意接任總統府資政的原因,可以當面跟總統建言。
不論到哪裡,樹木總是吳晟關心的焦點,出國也會特別「考察」別的國家的做法。在《愛‧樹‧無可取代》中,吳晟提出許多真實例子,點出台灣平地亂種樹、又亂愛砍樹、亂修剪樹的現象,尤其每次要開路、開發,就要砍樹,包括去年花蓮台九線道路拓寬工程,200多棵芒果樹遭人罐農藥毒死的事件,多年前就發生過,現在還是繼續發生。
另外,吳晟也認為,由於土葬已經越來越少,多年來他一直倡議公墓森林化、公園化,並規劃推動樹葬,不用花太多錢,也不用額外再徵地,對環境也好,但是從地方首長到總統層級,大家都覺得重要,但都不著急,讓他很無奈。吳晟透露,近日獲總統賴清德接見時,他也不忘再次當面提出書面建言。
除了批評,吳晟強調,書中更提出很多具體方案和建言,最重要就是要有專責單位和專責法源。吳晟:『(原音)我這本書的具體建言裡面就是建立2大,一個就是說一定要成立一個專責的部會,至少要署;第二,一定要有一個樹木維護法,有一個法律,一個法源嘛。這個是我這本書比較跟一般文學書,或者說跟一般所謂的自然寫作不一樣的地方,這些我都有具體建言。』
吳晟笑說,新書裡頭放的照片都很美,就是怕大家看到水泥或醜陋的照片就不買書了,另外也放了許多他寫的詩,其中著名的〈與樹約定〉,可以說最能呼應新書《愛‧樹‧無可取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