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想放颱風假?氣象署「新增1預報」評估指標再+1

造咖

更新於 04月21日08:14 • 發布於 04月21日07:30

每當颱風靠近,台灣人最關心的三件事就是:會不會放假?要不要買泡麵?雨會下幾天?氣象署宣布從今年起,放颱風假的判斷工具將更科學、更精準!還不只如此,就連地震預警也同步升級,警報速度大進化,危機處理多一點時間,多一分安心。

颱風假怎麼放?

圖片來源:pexels

為了讓地方政府在颱風來襲時可以更有依據地評估是否要「放假」,氣象署正式宣布,自2025年起,颱風警報期間將新增「沿海地區風力預報」功能。

這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讓颱風風力的預報從「全縣市」拉到「沿海地區」的細節層級,讓像是基隆港邊、台南安平、屏東恆春這些常常「風大到帽子飛走」的地方,也能單獨被精準預測。這份資料也會在縣市首長召開的視訊防災會議中提供,協助決策是否達到停班停課的門檻。

此外,早在今年3月,氣象署就已經開始試辦「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制度,讓大家不只知道「今天有風」,還能知道是「哪裡的風強」、「什麼時間會最大」。這套燈號系統預計年底前全面上線,未來颱風天要不要出門,真的可以靠「燈」不靠感覺。

地震來得快,預警要更快

圖片來源:pexels

除了颱風,台灣另一項「全民地科教育」來自地震。面對這位說來就來、不敲門的訪客,氣象署也有備而來。目前,氣象署已完成高雄都會區的地震預警系統升級,把通報時間從原本的10秒縮短為7秒,預警盲區半徑也從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這就像縮短了你接到警報與地震搖晃間的「黃金反應時間」,對工廠、醫院、捷運等設施尤其重要。

接下來,他們也打算進軍偏鄉與山區,找出可以布建4G訊號的地方設立新觀測站,讓山上的朋友也能第一時間收到預警訊號,不再是「訊號最後一公里」的孤島。

AI也來救急,但還在學習中

圖片來源:pexels

另外一個默默努力中的小幫手,就是AI。氣象署目前正導入人工智慧,協助識別地震初期P波、預估震度。這就像讓AI當「第一時間的震感小老師」,可惜目前AI的準確率還在調教中,不是每次都能準確打分數。但未來只要機器學得更聰明,通報時效將會再更快,讓你有更多秒數可以躲桌子、拉家人、停電梯。

氣象署的這波升級,看似冷冰冰的數據與系統,其實背後藏著滿滿的貼心。從風力預報到AI識震,一切只為了讓我們在天災面前可以更早一步準備、不慌不亂。

主圖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

不能沒吃過!全台7家高級牛排推薦:台北樂斐店中店「LOPFAIT Grill」24k黃金牛排
6款速食新品超欠吃!從達美樂帝王蟹披薩到肯德基雲朵蛋塔,還有麥當勞人氣厚鬆餅堡回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