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週末晚睡晚起很傷身?日本研究:「社會性時差」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4月20日14:31 • 發布於 04月20日05:36

許多人週末常會放縱自己晚睡晚起,但要小心,這種「生活節奏的錯位」,可能暗藏著健康危機。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指出,即便僅有一次的社會性時差(social jetlag),也足以引發早晨血壓異常上升與動脈硬化,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根據日媒「yahoo」報導,「社會性時差」指的是人們在週末與平日之間,作息時間出現偏差的現象:如平日固定7點起床,但週末卻睡到10點,這樣的作息差就像跨了時區般打亂身體的節奏。不同於長途旅行引發的時差反應,社會性時差更常見於「上班族、學生族群」,且當事人通常毫無自覺。

研究團隊針對年輕成人進行對照實驗,模擬「週末晚睡晚起2小時以上」的作息,發現週一早上受試者的收縮壓顯著上升,且動脈硬度也同步提高。這意味著,即使只是一次週末作息紊亂,也可能誘發「過度血壓反彈」的現象,尤其週一清晨,是一週當中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高的時段。

一般而言,血壓會在清晨自然上升,幫助身體甦醒並準備活動。這種上升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然而,當作息紊亂打亂了生理時鐘,血壓上升幅度就可能失控,導致心臟、血管負擔增加,再加上睡眠時間不穩、睡眠品質下降,更會擾亂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使身體在一週的開端就處於「高度壓力狀態」。

因此,專家呼籲:「週末也要維持穩定作息」,他們也提供了避免社會性時差的4個實用建議:

1. 週末起床時間別差太多:建議與平日相差不超過1小時。

2. 晚睡也要早起,補眠請午睡:中午20分鐘小睡比睡到中午更有效。

3. 避免周日晚餐吃太晚、太油:讓生理時鐘提前進入休息狀態。

4. 運動安排在早上或傍晚,避免晚上劇烈活動:幫助調節睡眠與壓力。

秒讀即時話題不費力 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