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關稅政策將衝擊醫藥品供應,其中也包括疫苗來源。疾管署今天(23日)表示,在我國14項公費疫苗中,有3項自美國進口,目前評估已簽訂合約部分暫無立即影響,後續也將透過多年期合約、分批交貨、多元來源的方式,維持價格及供應穩定性。
美國新關稅政策下一波鎖定醫藥品,除了藥品與醫材,疫苗供應也恐受波及。民進黨立委林淑芬23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指出,我國多款公費疫苗都是向美商默沙東藥廠採購,食藥署所核發的水痘與麻疹疫苗的藥品許可證中,疫苗製造廠在美國的比例相當高,日後美國新關稅政策將影響疫苗採購,預料各國都將向替代藥廠搶貨,台灣市場小,恐「有錢也買不到」,台灣公衛將受到嚴重衝擊。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疾管署很早就預演各種狀況,也成立疫苗產業相關委員會。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目前疾管署採購疫苗的策略是採多年期合約且分批交貨的方式,短期內公費疫苗供應無虞,目前的採購合約都還有2年以上。她說:『(原音) (林淑芬:你現在採購的可能是OK,下一次要漲價,那你的預算怎麼辦?你怎麼因應?那有錢買不到的時候你怎麼因應?)我們目前疫苗採購政策,大概主要還是跟多國來採購,我們都會採多年的合約,我們會用分批來。確實在短期內,應該沒有問題,因為目前的採購合約大概都有2年到…。』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補充指出,目前台灣共14項公費疫苗,其中有3項自美國進口、占21%,包括水痘疫苗、麻疹疫苗、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針對美國新關稅政策對我國公費疫苗的供應及價格衝擊,疾管署評估已簽訂合約部分暫無立即影響,並規劃透過多年期合約、分批交貨的策略,或確保部分疫苗至少有2家供應商,以維持價格及供應穩定性,同時也將持續關注關稅事件發展。
羅一鈞表示,經初步詢問藥廠,今年價格均暫無調整;至於未來若出現漲價情況,考量這些皆為兒童或成人必要的疫苗品項,會再評估由疫苗基金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