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成人最常見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別忽略這4症狀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4月21日11:27 • 發布於 04月21日11:22

剛滿50歲的許先生熱愛運動,自認體力與身型均不輸年輕人,但年初卻常覺疲累,感冒發燒、骨骼疼痛,原以為是流感所致,但一次在高爾夫球場揮杆時,突然暈眩昏倒,送醫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工作組」召集人、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成人最常見的血癌,台灣每年新增950至1000名病患,因症狀不典型,且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

國內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國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攀升,侯信安提醒,過去認為此疾病好發於年長者,但台灣一項回溯性研究顯示,近年來,50歲至59歲中壯齡患者增加幅度顯著,呼籲中年民眾不應輕忽。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見四大症狀為「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易被民眾誤認為貧血、感冒,延誤就醫時機,導致多數患者就診時有生命危險。

在治療上,隨著多款標靶藥物問世,且健保於2024年5月起部分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協助患者找到個人化最佳治療方案,增加存活率並延長存活期。柯博升表示,只要在醫師評估下用藥,即可延長患者存活率,甚至有著相當的可能痊癒,患者切勿放棄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表示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藥物選擇日益多元,但受到健保給付的限制,患者需自費負擔NGS定額檢測外的差價,以及許多未被給付的高額藥物費用,對患者家庭構成沉重負擔。

一項台灣癌症家庭照護大調查顯示,4成癌症癌友須自費標靶或化療等藥物,在自費癌友中約四分之一需負擔超過百萬元的費用。許怡敏呼籲,政府應評估提升NGS檢測給付預算、放寬藥物健保給付限制以提升藥物可近性,避免癌友因面對治療的龐大經濟負擔而咬牙苦撐、甚至因此放棄治療希望。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