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綜合外電】大多數人想到保持大腦靈活,會聯想到填字遊戲、數獨等活動,但有一種你意想不到的休閒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認知退化的風險。你猜到了嗎?
Parade報導,本月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的這份研究結果,是一項涵蓋超過41萬50歲以上的大型統合分析。結果發現:使用數位科技與認知障礙風險降低58%、以及認知退化速度減緩26%有顯著關聯。
首先,使用科技會調動你的認知能力。
像是使用智慧型手機、瀏覽網頁、操作APP等日常行為,其實都需要專注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與判斷力,等於在做一種「認知訓練」。
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退化疾病部門的臨床阿齊齊醫師(Ausim Azizi)解釋:「使用科技屬於一種知識與技能的持續運用。雖然無法改變老化與失智的生物學事實,但掌握科技技能的人,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功能獨立。」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UbiquityVX 數位健康總監格林利夫博士(Walter Greenleaf, PhD)也補充:「使用科技時,我們會同時調動注意力、記憶、判斷與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這對維持神經連結非常有幫助。」
而且,科技不只能動腦,還能帶來樂趣、社交互動與動力,這些都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
耶魯大學老年醫學與內科專家馬羅托利醫師(Richard Marottoli, MD, MPH) 表示:「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增加身體活動、社交與心理參與,有助於健康與認知表現。而科技的多元用途,很有可能同時滿足這些需求。」
此外,科技與傳統認知活動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廣度。你可以線上學習、玩益智遊戲、參加視訊會議,幾乎沒有上限,讓大腦維持活躍。
網路上常提到的「數位失智」其實並不是正式醫學診斷,醫師們也普遍認為這個說法缺乏實證支持。
阿齊齊醫師表示:「數位科技並不會傷害大腦,相反地,反覆練習科技技能對保持認知能力有益。像是許多失智患者,即使其他功能退化,仍能執行像洗衣、收拾碗盤等熟悉任務很長一段時間。」
馬羅托利醫師則指出:「其實許多對數位科技的疑慮,往往來自對傳統媒介比較熟悉的年長者,但從統計數據來看,使用科技的年長者出現認知障礙的機率反而更低。」
格林利夫博士也說:「研究中顯示,使用科技者罹患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58%,這遠比網路上的恐慌言論更具說服力。」
初學者不用急,先從簡單的裝置或功能開始,慢慢拓展自己的使用範圍。
從興趣出發
如果你喜歡閱讀,可以先從電子書開始。如果你想跟家人聯繫,嘗試視訊通話會更有動力。
上課學習,順便交朋友
可以參加專為年長者設計的數位課程,不只提供合適的教學方式,也能建立人際連結。根據2024年《Nature Mental Health》的研究,社交孤立與失智風險增加31%有關。
盡量避免無目的滑手機
別讓自己只是被動接受資訊。學新技能、解問題、與人互動,這類「主動使用」比「被動滑手機」更能活化大腦。
保持好奇心與開放心態
馬羅托利醫師提醒:「別被科技嚇到,有問題就尋求幫助,讓科技成為你生活中的好幫手。」
格林利夫博士總結:「只要用得好、用得巧,科技帶來的好處大過風險。」
阿齊齊醫師更表示:「把數位科技視為你老年生活工具箱中的其中一件工具,好好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