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80人就有1人失智,預防的方法就是常動腦,現在還有國外研究發現,開車不只方便移動,對預防阿茲海默症,可能有潛在的保護效應!針對失智症死亡率,研究團隊分析超過四百種職業,發現其中針對阿茲海默症的部分,救護車和計程車司機都很低,因為大腦中的海馬迴,掌管記憶和空間認知,長期刺激可能有助延緩發病或是降低風險。
三五好友打打麻將切磋牌技,訓練策略思考和記憶力,讓大腦活躍延緩認知衰退,這是預防失智常見的方法,其實日常生活中開車趴趴走,對阿茲海默症也有幫助。到目的地要走哪條路,好幾條路線怎麼接路程最短,鑽哪條巷子比較快比較順,無形之中都是在訓練大腦。
大腦中海馬迴是掌管記憶,和空間認知的關鍵區域,是阿茲海默症初期,最先受損的部位,國外團隊研究失智症死亡率,分析了443種職業發現,其中針對阿茲海默症,救護車司機最低只有0.91%,其次是計程車司機的1.03%,其他像是公車司機船長,分別是1.65%和2.12%,飛行員高達2.34%,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君右說:「阿茲海默是對人物和地點的認知障礙,雖然還沒證實因果關係但可能有助益。」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頻繁進行即時判斷方向,還有地圖建構的職業,長期刺激海馬迴,體積明顯比較大,但如果行駛路線固定,或是仰賴自動導航,認知負擔比較低,就沒有相同的保護效果。
雖然這項新研究的保護效應,只限於阿茲海默症型失智症,但還是可以訓練海馬迴避免萎縮,像是每週運動至少3小時,一年後海馬迴體積增加2%,失智風險下降48%,每天冥想至少10分鐘,抑制皮質醇讓身心減壓,每天用腦記事情,瑣事日程不靠寫下來,透過身體記憶訓練,對增大海馬迴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