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並非誕生自超新星爆炸,來路不明的磁星穿梭於銀河系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4月16日12:57 • 發布於 04月16日12:57

一顆名為 SGR 0501+4516 的磁星正在銀河系內遨遊,但它的起源似乎不如預測誕生於超新星爆炸,或許能提供快速電波爆發事件新線索。

磁星屬於完全由中子組成的一類中子星,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擁有極端磁場,強度比地球磁層牆上兆倍,如果有顆磁星從地月距離一半飛越地球,其強烈磁場能使地球每張信用卡失效;如果有人靠近磁星 1 公里範圍內,後者會變成眾所周知的死亡射線,撕裂體內每一個原子。

2008 年,NASA 尼爾·格雷爾斯雨燕天文台在銀河系郊區發現強烈伽瑪射線源,後續證明來自銀河系已知約 30 顆已知磁星之一:SGR 0501+4516。

由於磁鐵是中子星,科學家自然認為它們也形成自超新星爆炸,尤其 SGR 0501+4516 就位於 HB9 超新星殘骸附近,更加合乎情理。然而一項分析哈伯太空望遠鏡數據長達 10 年的研究,對 SGR 0501+4516 出生地提出質疑。

可能源自聯星系統中的白矮星

發現 SGR 0501+4516 後不久,研究人員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初步觀測,隨後利用哈伯望遠鏡於 2010 年、2012 年和 2020 年偵測到這顆磁星微弱的紅外線光芒,藉由追蹤磁星歷年位置變化反演運動軌跡,而 SGR 0501+4516 的運動速度及方向都表明,它與 HB9 超新星殘骸、甚至其他超新星殘骸或大質量星團都無關。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 SGR 0501+4516 不是誕生自超新星,則其年齡將比當前估計大 2 萬年。

理論上講,白矮星在某些條件可能崩潰變成中子星,當聯星系統內白矮星汲取伴星氣體後變得過大,可能引發爆炸而變成磁星,新研究認為這可能才是 SGR 0501+4516 的誕生方式,並且該過程可以解釋某些神秘快速電波爆發事件。

團隊計畫進一步觀察銀河系其他磁星起源,理解這些極端天體形成。

新論文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 Astrophysics)。

(首圖來源:歐洲太空總署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