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從選美比賽到傳統祭儀 大馬原民藝術家用影像尋找自我之聲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江昭倫採訪
馬來西亞沙巴原住民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透過影像作品,探索傳統風俗脈絡下的身分認同議題。圖為作品《蛾》,講述部落小女孩參加傳統文化選美比賽過程。(江昭倫 翻攝)
馬來西亞沙巴原住民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透過影像作品,探索傳統風俗脈絡下的身分認同議題。圖為作品《蛾》,講述部落小女孩參加傳統文化選美比賽過程。(江昭倫 翻攝)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推出最新特展「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藉由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連結自身生命經驗創作的《蛾》和《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的兩件影像作品,探討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如何與原住民身份建立更深刻的連結,如何尋找自我之聲。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原住民導演伊琴・基・查爾斯是基瑪拉岡族(Kimaragang)後裔,屬於達雅族中的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 Dayak)子族群。伊琴從小生長在一個封閉的社群中,傳統文化相對保留較多,但即便如此,面對快速變遷的都市化、社會化過程,還是有很多文化沒有完整被保留下來。

這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兩件影像作品,一部是短片《蛾》,講述一名小女孩準備參加傳統文化選美比賽的過程,藝術家以此回應自己小時候對這類比賽的矛盾情感;影片中,小女孩背誦著一些「台詞」,被動式地被教導,似乎也反映當代原住民往往並不真的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代表的意涵,因此並不懂得珍視。

另一件實驗影片《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透過藝術家家族所舉辦的「蒙古卡斯Mongukas」祭祀儀式,呈現信仰與傳統習俗變遷。該祭祀以水牛獻祭悼念祖先,但藝術家發現有些儀式到了現在已經悄然改變,但又因為藝術家發現自己對這些儀式的理解其實也很有限,內心的矛盾與質疑隨之浮現。

當代藝術館展覽組組長吳中平受訪指出,伊琴長期關注身份認同與社群價值的議題,兩件影像作品也是透過一種日常的表達方式呈現,一方面憂慮傳統文化消逝,一方面也認為,包括自己在內,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尊敬只停留在表面,並未真正理解,這也是藝術家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傳達的反思。吳中平:『(原音)她(伊琴)不是一個主張是哪一個立場才對,她沒有把自己視為一個非常捍衛傳統文化的那種,她比較想要表達,在現代社會當中,原住民文化還剩下什麼。』

伊琴本人並未出席24日展覽展前記者會,但透過錄影表示,她的作品圍繞養育她的族群與故事,這些傳統文化不該被忘記,也是提醒不要忘了自己從哪裡來?

馬來西亞沙巴原住民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馬來西亞沙巴原住民藝術家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是伊琴榮獲2022年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與巴賽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所合辦的「LOOP錄像藝術製作獎」創作成果,由台北當代藝術館、北京中間美術館、吉隆坡伊力哈木美術館、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和哥本哈根AHC藝術中心等機構共同支持展出。4月25日起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展出至6月15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