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調查:9成青少年透過社群媒體學習金融知識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江昭倫採訪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執行長楊淑娟(右起)、 台北富邦銀行品牌永續部資深協理楊雅媛、國際技能發展協會Skill for U執行長黃偉翔、南港高中教師邱健銘,22日出席「2025青少年財務健康大調查」發布會,分享金融教育素養向下扎根重要性。(江昭倫 攝)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執行長楊淑娟(右起)、 台北富邦銀行品牌永續部資深協理楊雅媛、國際技能發展協會Skill for U執行長黃偉翔、南港高中教師邱健銘,22日出席「2025青少年財務健康大調查」發布會,分享金融教育素養向下扎根重要性。(江昭倫 攝)

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台灣各級學校近幾年開始推動金融素養教育,希望縮短青少年在財務知識上的落差,不過一份針對15-18歲的青少年最新調查顯示,有9成青少年學習金融知識的主要管道來自社群媒體,2成學生表示從未在學校接觸過金融理財知識,僅3成學習過金融防詐相關課程,顯示學校金融教育明顯不足,亟待提升,才能增強青少年的金融風險抵抗力。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與台北富邦銀行22日共同發布「2025青少年財務健康大調查」結果。該調查針對全台15-18歲高中、高職及專科學生,共收集1,997份有效問卷,檢視全台青少年金融素養現況。

調查顯示,81%學生有零用錢,但45%有零用錢的學生每月支出超出零用錢範圍。83%的人擁有金融帳戶、41%擁有金融商品,但只有35%對使用金融服務有信心。

在金融商品認識上,7成學生對儲蓄型保單完全不了解,46%人不了解股票,甚至有3成的學生對於基本定存也表示不熟悉。調查也發現,2成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曾遭遇詐騙風險,其中18%因此蒙受財產損失,損失金額從數百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進一步詢問學生獲取金融知識的來源,22%學生表示從未在學校接觸金融理財知識,只有30%學習過金融防詐相關課程,15%學過信用卡使用知識,9成的學生主要是依賴社群媒體,在在顯示學校金融教育的不足,也反映數位平台已經成為學習管道,凸顯提升媒體資訊素養的重要性。

調查也問到學生希望加強的前3項金融理財教育:分別是記帳與儲蓄、投資理財,以及消費行為及詐騙防制。

南港高中教師邱健銘分享他從現場教學的觀察,他指出,有些學生只有單純的賺錢觀,而沒有理財觀,很多不正確的資訊也都是從網路上得來,因此學校金融教育很重要,如能結合社會資源更好,而且要從小教起,尤其學生如果金錢的價值觀偏差,會非常危險。

邱健銘:『(原音)如果學生的價值觀偏差,會不會被詐騙集團給吸收?我們也都聽到蠻多訊息,很多國中生已經被吸收為像車手或者是什麼,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他自己的價值觀不見了!所以他認為說,我今天收到了1000塊,然後他就去幫忙去做什麼,或者是甚至我今天已經有銀行的戶頭了,那我提供給別人不會怎麼樣,這些部分其實都會嚴重影響他未來的人生,所以我們希望金融基礎教育應該要及早,讓這些孩子可以很快地就能夠有一些概念,否則的話,我覺得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回應本次調查,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與台北富邦銀行也同步宣布,將共同啟動「準社會新鮮人財務健康校園培力計畫」,與學校合作,規劃融入生活、學校課程中的金融教育,及早協助青少年培養財務健康基礎能力,增強金融風險抵抗力,守住下一代的財務健康。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