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腹瀉恐傷腎?醫提醒:拉肚子不是小事 「2族群」須特別注意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腹瀉看似只是腸胃不適的小毛病,但若長期忽視,竟可能造成嚴重的腎損傷。腎臟科醫師陳俊吉在臉書分享,他在短短一週內便接獲兩位因「拉肚子」而引發急性腎損傷的病例,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尤其是兒童與長者,更要特別留意。

第一位病患是60歲男性,腹瀉持續兩天後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肌酸酐升高至2.5 mg/dL,顯示腎功能受損。他平常少看病,健保卡記錄顯示僅有零星的感冒就診紀錄,這次因腹瀉導致腎功能異常。

第二位則是70歲女性,病情更為複雜。據家人轉述,她腹瀉持續達一週之久,且每天高達20次以上。雖然轉診至台灣醫學中心後腹瀉症狀自然緩解,卻因腎功能惡化需住院洗腎一個月,出院後仍需定期接受門診洗腎治療。醫師回顧她過往病史,發現她曾就診於三家不同醫院,並自行服用中草藥;去年五月的肌酸酐數值僅為1.4 mg/dL。

陳俊吉指出,腹瀉是「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重要危險因子,原因在於長期腹瀉可能導致脫水與電解質失衡,進而影響腎臟功能。不過,多數人對此認識不足,且常將腹瀉視為短暫不適而未積極處理。

陳俊吉特別提醒,小朋友與老人因身體調節能力較弱,更容易因腹瀉導致腎臟問題,務必謹慎對待這類症狀。一旦出現長時間或頻繁腹瀉,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點我成為聯合新聞網好友,即時新聞LINE給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