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專訪】穩定幣監管不能裸奔!金融派大星温宏駿:台灣應先穿衣、再出征

Knowing

發布於 07月04日10:00 • 採訪:張詠晴、何渝婷;撰文:張詠晴

隨著美國穩定幣巨頭 Circle 在紐約證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全球資本市場對「穩定幣」的認知也正式翻轉。它不再只是幣圈玩家的「選配」,而是一躍成為下一代金融基礎建設的核心骨幹。

當美國加速推進《Genius Act》(天才法案),將穩定幣納入國家戰略、並限制科技巨頭擅自發幣之際,全球政經格局正經歷劇烈變化。然而,穩定幣真的只是「電子化的美元」那麼簡單嗎?

與此同時,台灣《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進入立法關鍵期,金管會預告將納管穩定幣,採許可制並要求發行人必須洽商中央銀行的意見、準備金需存放於境內金融機構。這項制度設計,究竟是保護金融秩序?還是綁住創新手腳?

在本集 Podcast《CryptoLady 加蜜小姐想知道》中,《幣特財經》專訪海耶克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商務長温宏駿,深度剖析這場正在全球悄然展開的穩定幣革命。

「韓國 Kakao 已經挑戰傳統銀行,未來如果 LINE Pay 也發穩定幣,台灣 14 家金控肯定會很緊張!」出身於傳統金融的温宏駿直言,這場角力早已超越技術本身,核心關鍵在於支付主權如何重分配、數位經濟如何重新洗牌。而台灣,此刻必須做出決斷:是否要穿上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第一件制度戰袍。

穩定幣不只是「電子美元」,更是價值傳遞與支付主權革命

「很多人,尤其是幣圈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奇怪:穩定幣我們不是早就在用了嗎?不就是個電子化的美金,讓人在不炒幣時存放價值的工具而已嗎?」温宏駿笑著說。但他話鋒一轉指出,這樣的看法,正忽略了當前全球穩定幣浪潮背後的深層轉變。

温宏駿以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上市後的大漲為例,揭示了穩定幣引起美國政界高度重視的深層原因:它打破了以 SWIFT 為核心的傳統金融霸權。從俄烏戰爭期間比特幣在資金流動中的角色,到美國《Genius Act》對穩定幣權限的設計,其背後皆牽涉到科技業是否能參與貨幣發行權,進而衝擊既有的銀行體系。因此,Circle 的成功並非單一企業的資本勝利,而是反映出兩個關鍵趨勢:

  • 穩定幣已成為繞過傳統金融體系的新一代價值傳輸網路。
  • 它正帶來全球支付主權的重新洗牌。

這也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正視穩定幣所引發的「貨幣權限重分配」問題。温宏駿指出,從《Genius Act》到限制 Big Tech(如 Facebook、Google、Amazon、Shopify、Uber 等)發行穩定幣的條款設計,可以清楚看出這是一場科技業與銀行體系之間的激烈攻防。「這意味著誰掌握了這個數位價值傳遞網路,誰就掌握了全世界,掌握了華爾街!」他強調。

穩定幣正走向「AI 時刻」:無所不在的日常應用

温宏駿進一步提醒,穩定幣的下一階段不只是「被使用」,而是將變得「無所不在」。「穩定幣正在進入它的 AI 時刻或者說 WhatsApp 時刻,就像通訊工具從少數人專用變成全民應用,未來連你阿嬤都會用穩定幣轉帳!」

但究竟是什麼讓穩定幣開始走進主流?温宏駿指出,關鍵在於「有法源依據的整合式應用場景」開始出現。當 Line、Facebook Messenger 等主流應用內建穩定幣支付功能,且金融機構也能合法參與時,穩定幣將不再是加密貨幣世界的「選配」,而是日常交易的預設值。

然而,台灣準備好了嗎?

温宏駿提醒,儘管台灣有《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規劃,但整體監管環境仍滯後於國際潮流。「台灣不像韓國那樣產品自給率高,我們接的幾乎都是美國的網路與價值系統。如果美國穩定幣系統全面啟動,我們沒有對應法規,很快就會出現金融糾紛與監管空窗。」

他以《銀行法》第 29 條為例指出,一旦穩定幣被廣泛應用,過去在幣圈發生的穩定幣集資觸法事件,將可能每天都在發生。因此,現在不該問「要不要監管」,而是「是否能及時監管」。

「美國現在跑得非常快,如果我們跟不上,到時候會產生非常多的金融問題,以及消費者使用上的爭端。因此,我們的法規必須要趕快跟上!」他高聲疾呼。

穩定幣與 CBDC 的雙軌並行:監管分工還是制度衝突?

當前,全球各國央行紛紛投入 CBDC(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究與試點。然而,温宏駿觀察到,美國在川普政府主導下,明確表示不推 CBDC,這無疑給全球央行的策略帶來了變數。他強調,美國作為全球金融規格的引領者,其對 CBDC 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其他國家推動 CBDC 的效益。

「當美國不做 CBDC 的時候,其他國家做的效益會是什麼?」温宏駿指出,台灣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其主要貿易對手為美國與中國。兩者對數位貨幣的態度截然不同:中國主導中心化 CBDC,而美國則偏向穩定幣且不推中心化 CBDC,因為美國強調隱私,且像川普這類富豪不希望政府掌握其所有交易細節。

這將導致台灣面臨「雙軌並進」的局面:台灣央行已研究 CBDC 多年,並規劃發行「公部門貨幣」(如客家券)和「私部門貨幣」(如存款代幣)。温宏駿認為,若 CBDC 僅限於台灣內部、作為新台幣的場景使用,問題不大。但若涉及美元等國際貨幣,就必須與國際接軌。

更複雜的是,業者可能面臨一個錢包同時包含 CBDC 和穩定幣的狀況,而消費者卻難以分辨兩者差異。這將對監管機關的貨幣控制,以及金融體系的穩定度造成影響。温宏駿表示,央行已明確其對貨幣監管的路徑,但金管會作為虛擬資產主管機關,目前仍聚焦在虛擬資產服務業者的監管,穩定幣章節的細節仍待釐清。

內部監管疊床架屋、境外穩定幣壓境:台灣準備好了嗎?

針對金管會規劃將穩定幣納入《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並可能採取「雙元雙層監管」模式,温宏駿分析,這將導致監管架構異常複雜。

所謂「雙元監管」,是指金管會內部將由證期局負責一般虛擬資產交易監管,而銀行局則單獨拉出來監管穩定幣。這意味著「一個管交易型商務機制,一個管貨幣型」。而「雙層監管」,則是由於穩定幣涉及貨幣本質,金管會在核准發行時,必須會同央行意見,因為這將影響台灣的通貨與外匯。這樣的雙元雙層監管模式,不只容易造成互踢皮球,也讓穩定幣在商品與貨幣的定義上越來越模糊。

從境外穩定幣在台流通的角度來看,温宏駿強調,一旦國際上廣泛使用美元穩定幣進行支付,而台灣沒有合規,一旦發生糾紛,台灣主管機關將可能因對方未落地而無法管轄,就像過去蝦皮、Uber、愛奇藝等境外平台遇到的問題一樣。

若境外穩定幣難以通過台灣審核,台灣的交易所是否需要特別開發「台灣版」穩定幣?温宏駿認為這可能會影響交易深度和用戶體驗。因為目前主流穩定幣具備全球性的流動性和廣泛使用性,這是台灣本土穩定幣難以比擬的。因此,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金融穩定與市場選擇的權衡。

台灣監管的「穿衣哲學」:先求有,再求好

「八國聯軍都要破門進來的,你還在選要穿哪件衣服出門?先穿一件衣服吧!不然就裸體被看光了,人家進來之後再換。」温宏駿生動的比喻,點明了台灣穩定幣監管的當務之急。

他強烈建議,在金管會尚未釐清穩定幣的監管全貌或能量不足時,何不嘗試讓《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先行升級?

温宏駿舉例說明,其實大家口袋裡面掏出來的悠遊卡,雖不是出於穩定幣公司,但它的行為跟穩定幣公司一模一樣,只不過走的不是區塊鏈網路。他指出,《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若能適度修改,例如在第 4 條中,將原本只能儲值新台幣,擴增至可以儲值美金或其他法幣掛鉤的穩定幣,將能大幅提升效率。

他也強調,電子支付機構的資金需全額存放於銀行信託,其安全性甚至優於一些貨幣型基金,以及現在的主流穩定幣 USDT、USDC。此外,電子支付機構的最低資本額要求為新台幣 5 億元,且由金管會銀行局管轄,具備一定的監管基礎。

更重要的是,美國《Genius Act》也將穩定幣定義為「支付工具」,且規定其「不能收取利息」。這點與銀行存款代幣化有明顯區隔,避免了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直接衝突,這點台灣監管也可以參照。

對於目前《虛擬資產服務法》中穩定幣章節的草擬,温宏駿也提出三點建議:

  • 避免過度交叉監管: 台灣跨機關合作已相當頻繁,與其持續新增角色,不如釐清央行與金管會的分工與協調機制,避免權責模糊,導致監管效率不彰。
  • 加速啟動監理沙盒 2.0: 沙盒是「穿衣測試」的最好方式。他指出,香港已成功運用法規與沙盒同步試行,在一年內跑完監管路徑。台灣亦應儘速進行實驗與驗證,以找出最適合台灣市場的監管模式。
  • 技術問題其實是心態問題: 台灣金融機構並非缺乏技術,而是缺乏理解與應用意願。「鏈上 KYC 與反洗錢」早已可行,關鍵在於金融機構是否願意學習、願意開放,並積極擁抱這些新技術。

温宏駿指出,先將基礎法規建立起來,即使不完美,也比完全沒有來得好。在邊做邊學、邊走邊調的過程中,台灣才有機會在這場全球的數位金融競賽中站穩腳跟。而金管會與央行之間如何更明確地協調角色、簡化監管層次,並賦予監理沙盒更大彈性,將是台灣能否「穿衣出征」的關鍵。

穩定幣的下一站:AI 時代的可編程貨幣

温宏駿對於穩定幣的下一站,提出了令人興奮的預測:「我覺得穩定幣的下一站跟全新賽道,已經非常明顯。」他提到 Stripe 這家公司,已將穩定幣與 AI 結合得非常緊密。

「穩定幣也只是代幣化的一個最成功的一個案例而已,不要把美元當作穩定幣的專用名詞。」温宏駿指出,區塊鏈的代幣化技術,將與 AI 緊密結合,尤其是在 AI Agent (AI 代理人)的高速發展下。因為只有區塊鏈上的可編程貨幣,才能與 AI 相容,實現 24 小時的自動化操作。

「穩定幣它就是可編程貨幣,只有區塊鏈的可編程貨幣能夠跟 AI 相容。」傳統的中心化金融體系因其運作時間限制,無法讓 AI 在發現價差時即時進行交易,這就解釋了為何科技巨頭會如此積極地想要發行穩定幣。

儘管美國《Genius Act》目前可能限制 Big Tech 的發展,但温宏駿預期,隨著 AI 時代的推進,這類限制最終會被突破。因為在數據時代,若沒有代幣化,科技的發展將被傳統金融機構卡住,這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局面。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

幣特財經2025全新Podcast節目《CryptoLady加蜜小姐想知道》上線!點按連結全平台收聽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jz5gxk000001vo7gbp41cr/platforms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