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植入 Neuralink 腦機介面!ALS 患者重獲溝通與影片剪輯能力

TESLAGURU

更新於 04月29日13:03 • 發布於 04月29日05:03 • electrify.tw

由 Elon Musk 與八位科學家及工程師共同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 Neuralink,近日宣布第三位接受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 BCI)植入手術的患者 Bradford G. Smith,已成功透過該技術恢復溝通能力,並公開首支全程以 BCI 操控編輯完成的影片。

Smith 是首位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且失語的患者,在植入 Neuralink 裝置後,重新找回語音交流與電腦操作能力。影片旁白則由人工智慧,依據他失語前的錄音資料進行語音克隆製作完成。

本文主要內容

Neuralink 裝置細節與植入技術 WebGrid 評估與系統輔助工具 人類試驗的重要性與個人化應用開發 Neuralink 臨床進展與公司動態

Smith 在影片中表示,他原本只能透過眼控追蹤器,在黑暗環境中進行有限的溝通,且在戶外活動時受到諸多限制。植入 Neuralink 裝置後,他可以直接以意念控制 MacBook Pro 的滑鼠游標,不受光線影響,實現更自由的溝通與生活。他也強調,Neuralink 並不會讀取深層思想或語言內容,而是單純解碼動作意圖,用來移動游標。

Neuralink 裝置細節與植入技術

Neuralink 裝置植入於 Smith 的運動皮質區,體積約為堆疊 5 枚美國 25 分硬幣的大小,內含 1,024 個電極,並透過藍牙連接至 MacBook Pro,每 15 毫秒捕捉一次神經活動訊號。植入手術由專用機器人執行,能將電極線精準插入大腦數毫米深處,避開血管,且過程中幾乎沒有出血情形。

植入後,系統會即時解析大腦訊號,將 Smith 的意圖轉換為游標操作指令。Smith 表示,初期曾嘗試以想像移動手部來控制游標,但效果不理想。經 Neuralink 工程師研究後,發現以舌頭的意念移動游標最為精準,而咬合下顎則適合用來執行點擊動作。經過訓練,Smith 已能潛意識地自然控制滑鼠,就像一般人在使用滑鼠時,不需要特別思考手腕的動作一樣。

WebGrid 評估與系統輔助工具

Neuralink 團隊使用 WebGrid 平台評估患者意圖解碼的精確度,要求患者以游標點擊指定目標。Smith 分享,他在植入 Neuralink 裝置前,使用眼控追蹤器時的得分不到 1 分;植入後,最高得分提升至 5 分,表現明顯進步。

為因應大腦訊號隨時間變化,Neuralink 系統提供多項調整工具,包括偏移校正、速度控制、摩擦與平滑設定,以及點擊靈敏度調整等。Smith 表示,這些功能讓他能細部調整游標行為。此外,他也自訂虛擬鍵盤與快捷鍵,方便快速完成常見操作,如全選、複製、貼上、還原及頁面瀏覽等。

Neuralink 也依照 Smith 的建議,新增「停車格」功能,讓游標能暫停在畫面角落,方便在觀看影片或休息時避免誤觸。他表示,其他 Neuralink 患者也非常喜歡這項設計。

人類試驗的重要性與個人化應用開發

Smith 強調,Neuralink 進行人類試驗非常重要,因為猴子無法回饋游標漂移的問題,只會在漂移嚴重時放棄操作並要求食物。他還幽默地比喻,這點與自己孩子的行為很像。

面對 ALS 患者普遍存在的「思考速度遠快於輸入速度」問題,Smith 與 Neuralink 團隊共同開發出一款結合 Grok 3 和 AI 語音克隆技術的聊天應用程式,能根據對話情境即時提供回應選項,協助他更快速融入對話。舉例來說,有次朋友請教送給喜歡馬的女友的禮物建議時,Grok 提出「送一束胡蘿蔔花束」這個幽默又貼心的答案。

為進一步提升輸入速度,Smith 嘗試學習專為單指操作設計的新鍵盤布局。雖然他自認不擅長寫程式,但在 Grok AI 的協助下,成功開發出一款個人化訓練應用程式,加快新鍵盤的適應過程。

Neuralink 臨床進展與公司動態

Neuralink 自 2023 年 5 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啟動首次人體試驗後,已成功協助三位患者植入腦機介面(BCI),分別是 Noland Arbaugh、Alex 和 Bradford G. Smith。本月初,Neuralink 也開放全球 Patient Registry 登錄,招募更多參與者加入 PRIME 與 CONVOY 臨床研究計畫,目前已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與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兩地設置研究據點。

Neuralink 的短期目標是協助四肢癱瘓、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恢復溝通與控制能力。長期來看,該公司致力於打造完整的大腦介面,推動人類與人工智慧共生,提升人類認知能力,並降低 AI 對人類生存的潛在威脅。根據《彭博》報導,Neuralink 目前正以 85 億美元估值籌募 5 億美元新資金,同時在德州奧斯汀附近興建新總部設施,預計於 2025 年 5 月完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星巴克宣布重整計畫 關閉北美數百家門市並再度裁員

中央通訊社
02

日本Panasonic裁員1萬人!自願離職最高領「60個月薪資」補償金

太報
03

勞工別再繳錢!「3職業工會」積欠保費 勞保局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04

全家發票8人中千萬、百萬 這家店超旺!一口氣開出2組大獎

經濟日報
05

他交到女友前 堅持1天買1股台積電!市值破百萬了

EBC 東森新聞
06

這家公司取得多筆 AI 伺服器大訂單 難怪股價逆勢強漲半根停板

經濟日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