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睿視AI翻譯官進駐國門 助台灣智慧觀光邁向新紀元
「從鍵盤時代到觸控螢幕時代,下一步就是聲控時代,我們要讓機器聽懂人話,而不是讓人去學機器的語言。」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在《2025 桃園未來旅遊論壇》中表示。
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踏上台灣土地,不再因為語言障礙而錯過任何精彩的在地故事,而這個願景正透過環球睿視的AI即時翻譯技術逐步完成。
從深科技出發 打造台灣之光
「我們是台灣第一家拿到股票代號的AI公司,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家AI深科技公司。」蘇育民強調,當市面上九成的AI公司都在串接Google、微軟或OpenAI的API時,環球睿視選擇自主研發核心演算法和模型引擎,打造屬於自己的AI大腦與神經網路,這也讓他們的技術能夠在速度、準確度及客製化能力上,建立起難以超越的護城河。
「我們的即時語音互譯,從語音辨識(STT)、文本翻譯,再到語音生成(TTS),全程只需2.8秒,這應該是全球最快的速度。」蘇育民自信地說。從即時語音輸入到翻譯輸出,環球睿視研發的AIspeakin整個過程僅需2.8秒,比中國大陸最大競爭對手科大訊飛的3.8秒還要快上整整一秒。
環球睿視的技術已經與交通部觀光署展開合作,在機場和觀光景點都能看到AIspeakin的身影,提供即時翻譯服務。
「我們在臺中機場佈建的翻譯設備,利用率就相當高。」蘇育民表示,由於臺中機場航線多為亞洲國家,如香港、韓國、越南等,許多外籍移工與旅客都實際透過這套系統解決了溝通問題 。
「現在,我們的技術也可以成為這些資深導遊的最佳助手。」蘇育民分享,花東地區有許多資深的中文導遊,他們對在地文化瞭如指掌,卻因為年紀較大,難以快速學習英語,透過環球睿視的技術,導遊只需說中文,系統就能即時翻譯成遊客需要的語言,讓珍貴的在地知識不再受限於語言隔閡。
超越翻譯的智慧應用場景
「在ChatGPT崛起之前,我們就已經做到邊緣運算的AI,甚至可以把AI嵌入到極小的晶片中。」蘇育民解釋,環球睿視的AI解決方案涵蓋了「雲端」與「邊緣端」,甚至能將龐大的AI模型微縮,嵌入到微小的晶片中,實現真正的「離線運作」。意味著,即使在網路不穩定的偏鄉或山區,翻譯服務依然能順暢進行。
蘇育民認為,人機互動的演進,已從鍵盤、觸控螢幕,大步邁向「聲控」的時代,環球睿視的目標是讓「機器聽懂人話,而不是人去學機器講話」,因此在技術核心發展下,期望當使用者說出一句完整的話,AI能真正理解其背後的目的,進而做出正確的回應或執行指令。
因此除了觀光,AIspeakin技術發展潛力比想像中還多樣,蘇育民分享,國外已有大型連鎖速食業者正在洽談,希望將語音點餐系統導入車道,未來駕駛只需搖下車窗,用最自然的語言點餐,系統就能準確下單,大幅提升效率與體驗。
此外在五星級飯店的客服總機,到解決少子化下服務業人手不足的困境,甚至是醫療場景中,輔助醫生與不同國籍的病人溝通、自動生成病歷摘要都是可應用的場景,完成「免觸摸(Touch Free)」與「解放雙手(Hands Free)」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