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養出自信孩子的家長,都怎麼陪伴孩子?《華爾街日報》給解答

商周.com

發布於 01月29日01:00 • 王貞懿 編譯

根據《華爾街日報》,想養出一個自信、心理健康的孩子,每天花10~15分鐘確保優質的親子互動,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效。

為什麼高品質的陪伴如此重要?

臨床心理學家塔瑞芭(Shefali Tsabary)博士指出,在家庭關係中感到安全、被保護和被看見的孩子,更容易培養出自信和勇氣,進而在外面的世界中敢於冒險、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研究也發現,與父母有良好互動的孩子,不僅較少出現焦慮和孤獨感,也更具同理心,情緒控制能力也更好。甚至有研究指出,增加親子相處時間不僅能預防青少年憂鬱,對於已出現憂鬱症狀的青少年來說,也能有效減輕症狀。

如何察覺孩子需要更多陪伴?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警訊:學業表現突然下滑、態度的轉變,例如,孩子變得易怒、愛發脾氣,或是與手足之間的衝突增加,都可能是在尋求關注的訊號;當孩子出現聞自己的手等不同於往常的行為,這可能是壓力或焦慮的表現。

如何營造高品質的親子時光?

1.善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

共度美好的早餐時光:用餐時,你可以坐在孩子的旁邊,邊享用早餐邊溫和的詢問「今天有什麼計畫嗎?」或是分享自己的行程。關鍵是讓孩子帶著溫暖和正能量展開新的一天。

放學後的黃金時刻:請將手機放在一旁,專心聆聽孩子分享學校發生的事。透過自然的對話了解孩子的交友狀況,先做一個好的聆聽者,不急著給建議。

睡前時光特別珍貴:多花一點時間說故事或聊天。你可以溫柔的問問「今天最開心的是什麼?有遇到什麼困難嗎?」用溫暖的擁抱和鼓勵的話,為孩子的一天畫下完美的句點。

2.建立有效的親子互動模式

要期待孩子配合大人的興趣,不妨轉個念,主動參與孩子喜歡的活動。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布蘭登發現,當他開始陪小兒子玩樂高,而不是硬要他打棒球時,孩子整個人都變得開朗起來。真誠的關注孩子的興趣,往往能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連結。

還有,要創造不受干擾的專注時間——給予孩子一對一的高品質時間,不要同時處理工作或滑手機。即使只有短短10分鐘,也要確保這段時間的專注品質。

因應不同年齡調整互動方式:對於6到12歲的孩子,你可以多運用遊戲方式互動,比如一起運動、製作手工藝品,讓學習和交流在歡笑中自然發生。對於青少年,則要懂得尊重他們的隱私,同時維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一個小技巧是:不要追著問太多問題,而是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分享。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與孩子相處的關鍵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於互動品質。每天只要能撥出短短的專注時間,就能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穩固基礎。

資料來源:WSJQuenza

核稿編輯:林易萱
責任編輯:湯明潔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輝達落腳台北恐告吹?新壽說明4方案 北市府合意終止條件不合理

anue鉅亨網
02

聯電收盤跌1.02% 傳啟動供應鏈降價15%以上、公司不評論

經濟日報
03

女星買房圓夢2/北漂6次租屋練就精準眼光 林逸欣看第3間房果斷出手原因曝

鏡週刊
04

5步驟操作底部反轉的好股票

Smart智富月刊
05

女星買房圓夢1/靠自律定存插旗大安區房產 她吃到5年房市大紅利

鏡週刊
06

她想55歲提早退休、月領2萬退休金…44歲「投保45800逾5年」能達標?「關鍵公式」活越久領越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