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AI炒股1個月賺20%,該跟進嗎?艾蜜莉提醒:別把投資控制權全交出去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看到新聞寫有高中生用AI炒股,1個月賺超過20%。之前是少年股神,以後會不會開始流行「AI股神」?
其實之前就有人問過,可不可以交給AI判斷要買什麼股票?例如直接問ChatGPT:「價值投資要買什麼股票?應該持有多久?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時候要賣?」等等,然後就看到今天(2025年8月27日)這則新聞。
事實上,我覺得投資只看1個月,樣本太少了。
再澄清一下,我不是要唱衰AI投資這件事,因為很多專業投資人早就在用程式交易、量化模型,甚至自動化系統輔助操作,也確實有人靠這些方法穩定獲利。
不過我自己比較保留的,是有人可能會「完全交給AI決策買賣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買賣」,但投資包含了太多因素,包括:資金管理、風險承受度,甚至是個人目標等等,這些因素可能可以用AI來給建議,但最後還是要由我們自己來做決定,否則就像是把控制權交給別人,只是對象從人換成電腦,如果某天AI算出一個高風險策略,帳戶歸零的就可能是我們自己。
所以,雖然AI愈來愈厲害,我還是傾向把AI當作一個聰明的助手,可以幫忙快速整理數據、財報或是模擬各種情境,不過方向和最終決策還是要靠自己,這樣才能避免掉入「只看短期績效」或「AI只給我們想聽的答案」的陷阱了(例如:知道你急著買,硬給你一個可以現在買的理由)。
有一種說法是,投資要捨棄「人性」才能做得更好,但其實投資並不是要完全捨棄人性,或是一味地只從簡單的問答來決定買什麼,進一步抹滅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目標、風險承受度、資金的用途,這些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經過一層層的思考後決定,畢竟真正好的投資方式,不是抹去人性,而是讓工具和人性互補才對。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想靠投資退休,追求高報酬率錯了嗎?衝快易受傷,保持三者關鍵平衡才安心
▶股災重創資產,還能用4%法則規畫退休?理財媽媽分享投資配置,資金具韌性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