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林宏文專欄】從現增改為私募 小股東被迫退出 安成生技的募資案有什麼問題?

Knowing

發布於 06月24日02:30 • 專欄作家林宏文

昨天(6/23)晚間近9點,於興櫃掛牌的安成生技公司宣布,該公司已召開董事會決議,由於資本市場趨向保守,決議撤銷原本以每股發行價格10元的現金增資案,改為辦理私募普通股現增,由持股七成的大股東新陳投資以每股9元全額認購。

安成生技公司也表示,為確保本次現金增資案已繳款之原股東及員工權益,公司將依法加計利息返還該價款。至於參與私募的新陳投資,由於是安成生技法人董事暨10%以上持股股東,符合私募特定人資格,其參與的私募普通股需鎖股三年後才能自由買賣或轉讓。

另外,原本以每股發行價格10元,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4萬張,總募資金額為新台幣4億元,改為私募後,以每股發行價格9元,發行2萬張私募普通股,總募集金額降為1.8億元。

安成生技目前興櫃股價交易低於11元,股本8.76億元,總市值不到10億元,在生技產業中是很小的一家公司。不過,若從嚴格一點的公司治理角度來看,這個現增改為私募案的決策,還是有可以改善的空間。

從私募的相關法規來看,安成生技這個私募案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對需錢恐急的生技公司來說,由於要進行長時間研發及進行臨床實驗的新藥公司來說,資金的挹注與需求相當大,沒有募到足夠的營運資金,公司恐怕很快就要關門。

安成生技成立於2010年,並於2016年在興櫃掛牌,至今每年都是虧損,如果此次現金增資案沒有募集成功,公司接下來的發展一定出問題。

因此,原股東認購不順利,總不能放任現金增資失敗讓公司出現資金斷鏈,此時大股東願意跳出來全部認購,持續推進旗下新藥的臨床研發並充實營運資金,看起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純粹就公司進行私募的規範來說,私募打九折,大股東又願意認,應該也沒有問題。國內對於私募的規定是,最低可以打到八折,但若私募價格低於參考價格的八成,或發行價格低於理論價格的八成,需要併揭露獨立專家對私募訂價的依據及合理性意見。

因此,這次安成私募案以9元發行,是目前興櫃交易價11元左右的八成以上,應該是符合法令要求。

但是,關鍵問題在於,由於原本現增案是讓原股東認購,而且有部分股東已繳款完成,如今改成私募案,認購價從10元降成9元,而且只有一個大股東可以參與,小股東必需被迫接受退款的決定,這對小股東就有些不合理了。

圖說:安成生技公司的經營團隊與大股東,左三為佔七成持股的新陳投資董事長陳志明。(林宏文提供)

其實,安成生技成立至今15年,在興櫃掛牌9年,這期間表現一直沒有太好,許多小股東跟著公司,早就熬過很長的時間,公司若能讓有興趣繼續參與增資的原股東一個公平機會,可能是更好的處理方式。。

從財報來看,安成去年底每股淨值2.01元,今年合併杜康後才提升到4.4元,此外,在合併杜康之前,去年底現金剩1.26億元,代表本業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長期為負數,至於銀行借款直到去年只有短期借款1千萬元,顯然是因為營運一直燒錢,銀行似乎也沒有很積極跟公司往來,過去8年安成也是靠2次現金增資,才能維持公司的營運。

不過,在公司資金如此缺乏的情況下,此次安成從原本現增募集4億元,到後來改成私募1.8億元,增資金額縮減為只剩一半,這對公司未來的資金營運需求,以及相關的臨床實驗,是否都能確定沒有問題?

因此,安成公司或許還有一件事可以做,應該請財會專家表達意見,給予專業的評估意見,或許在現增和私募選擇上,就有更站得住腳的理由,甚至還應該提高私募案的額度,才是對公司的最佳解方。如此做,也會讓這個私募案更周延一點。

這種作法,是很多上市櫃企業在進行私募案時,都會依循的作法,但在安成生技對外公開的董事會決議中,似乎沒有看到有採取這個動作。

不過,我也詢問了幾位生技業主管與創投前輩,請教他們對安成這個私募案的看法。

一位生技公司董事長就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洽特定人,自己用10元把現增不足的部分補足,讓現增順利完成。都已經持股七成了,有差那一塊錢嗎?」

這位董事長的看法,確實更符合公司治理的精神。事實上,若現金增資有不足額認購,可以洽特定人來補足,而非整個取消,取消現增案就是堵死小股東的選擇機會,讓想認的小股東有機會認,才是更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則。

對很多投資人來說,生技產業投資的時間拉很長、風險又很高,臨床實驗牽涉到的各種專業很深,不確定因素眾多,原本就不是一個很容易理解與親近的產業,相較於台股資本市場有很多獲利好又成長性高的電子股,這也難怪投資人會大幅度將投資重點放在電子股,多年來生技股難以成氣候,這應該是最大主因。

不過,投資人雖然很難搞懂深澳的生物學知識,但小股東最終能理解的,還是企業是否秉持著公司治理的精神,有沒有讓股東可以一起參與的權利。

若大股東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那不如把公司股票全部買回去,變成私人企業,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用理會小股東的意見。多年來,我一直覺得公司治理很重要,安成生技的作法,很值得大家深思。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