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中長期策略規劃:升維轉型還是原地打轉?

商周.com

發布於 02月05日01:00 • 邱奕嘉

成熟企業通常會擬定三至五年的中長期規劃,並輔以年度規劃。前者聚焦於「破圈成長」,後者則著重於精進優化。當兩者得以適當平衡,企業方能系統性地推動發展,確保短期績效與長期競爭力兼顧。

■ 中長期規劃常見的迷思
許多 CEO 在制定三至五年的中長期規劃時,經常會落入幾個典型的思維陷阱。
盲點一:中長期規劃 = 年度規劃 X 年數

不少企業將中長期規劃簡單視為年度規劃的線性累加。例如,若年度成長目標為 20%,則三年、五年計畫便直接乘以年數。然而,真正的中長期規劃應當著眼於「升維成長」(Do Different),而非僅靠線性累積。
年度規劃的執行周期僅為一年,創新幅度有限,通常著重於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Do Better)。然而,即便優化再多、成本壓縮再極致,僅靠線性累積仍難以實現突破性的成長。
盲點二:射月亮變成打高空

另一個極端則是過度理想化的願景設定。一些 CEO 在制定中長期規劃時,會提出宏偉目標,例如「三年內成為產業領導者」。這樣的目標雖具激勵作用,卻往往缺乏對現有資源與能力缺口的深入評估。
若企業無法針對願景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提出具體可行的補足策略,這樣的願景最終將淪為口號,難以落實。
●中長期規劃的核心:升維轉型、關鍵缺口、佈局致勝
要使規劃真正落地,中長期規劃的核心應包含三大要素:

1. 構建升維競爭的成長藍圖
2. 盤點資源與能耐的缺口
3. 設計補足缺口的策略
本質上,中長期規劃仍屬於策略規劃,仍須回答:「在哪裡創造差異化(Where to Win)?」與「如何達成差異化(How to Win)?」
然而,與年度規劃不同的是,中長期規劃有較長的時間,理當聚焦在更廣大的戰場,故所需資源必超越現有格局。企業主必須注意,若僅依賴現有資源能耐來推演未來,往往會受制於過去的經驗與組織慣性,難以突破現有框架。因此,中長期規劃不能單從現有資源出發,而必須回歸市場機會的本質,尋找全新的競爭邏輯與成長模式,進而開創全新的價值空間。
然而,這種破框思維也不能流於畫大餅,而必須深入思考:
• 在這樣的成長藍圖下,企業應具備哪些資源與能耐?
• 與現有資源能耐相比,存在哪些缺口?
• 如何補足這些缺口,使成長能水到渠成?
若企業無法清楚回答這些問題,則中長期策略容易流於口號與目標管理,最終僅淪為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實現突破性成長。長期而言,企業將陷入資源錯配、方向迷失的困境,以致錯過關鍵市場機會,甚至遭受產業變革的淘汰。因此,只有正視挑戰,精準識別資源能耐缺口,並以前瞻性的策略佈局補足,才能確保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真正達到升維成長。
■ 台積電「夜鷹計畫」的啟示
以台積電的「夜鷹計畫」為例,可見如何透過中長期規劃補足資源缺口,最終實現升維成長。

半導體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製程技術,晶片製程越先進,產品效能越高,市場價值亦隨之提升。長期以來,英特爾憑藉高階製程與垂直整合模式,主導市場長達二十年,並依循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推出新製程。
然而,2014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 14 奈米向 10 奈米過渡的關鍵期,技術瓶頸之一便是 EUV(極紫外光微影)技術。英特爾因長年投資未見成效,選擇收手,避免影響財務表現;台積電則選擇迎難而上,啟動「夜鷹計畫」。
2014 年,台積電於股東會宣布,10 奈米製程是「非贏不可的一戰」,並訂下 2016 年量產的目標。為縮短技術突破時程,台積電決定讓研發人員三班輪值,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的技術開發,並積極招募內外部精英加入「夜鷹部隊」。
最終,台積電在 2016 年第四季成功量產 10 奈米晶圓,而英特爾則因無法按計畫推出新製程,逐步喪失市場領導地位。

■ 中長期策略規劃的關鍵:脫胎換骨
英特爾與台積電的案例,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選擇。
英特爾基於過去二十年的成功經驗,選擇了 Do Better,在現有資源下進行漸進式優化,但最後只能原地打轉;台積電則勇於 Do Different,透過補足關鍵資源缺口,調整組織結構,主動升維轉型。
策略選擇並無對錯,關鍵在於是否選對戰場,以及是否具備攻克此戰場的能力。在當今商業競爭中,若企業只依賴既有資源規劃未來,往往受制於過去的經驗與慣性,難以實現真正的突破與升維。
真正的中長期規劃,必須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趨勢變化,積極建構足以支撐長遠發展的資源與能耐。透過「脫胎換骨」的資源能耐轉型規劃,才能在變局中持續引領未來,確保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輝達落腳台北恐告吹?新壽說明4方案 北市府合意終止條件不合理

anue鉅亨網
02

聯電收盤跌1.02% 傳啟動供應鏈降價15%以上、公司不評論

經濟日報
03

女星買房圓夢2/北漂6次租屋練就精準眼光 林逸欣看第3間房果斷出手原因曝

鏡週刊
04

5步驟操作底部反轉的好股票

Smart智富月刊
05

女星買房圓夢1/靠自律定存插旗大安區房產 她吃到5年房市大紅利

鏡週刊
06

她想55歲提早退休、月領2萬退休金…44歲「投保45800逾5年」能達標?「關鍵公式」活越久領越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