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13歲必須自行領普發現金 孩子的錢該不該由父母管?網友意見分歧

LINE TODAY

發布於 10月31日00:3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ws/達志影像)

普發現金政策宣布13歲以上少年,已能獨立處理金融事務,可自行領取現金,引發社會上不同的聲音,支持的網友認為,這樣的設計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權,並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但也有人擔心,若缺乏充分的金錢教育與監督,恐怕會導致不當消費或成為詐騙目標。雖然數發部強調領取流程具備嚴謹的身分驗證與資安防護,但在金錢使用上,家庭與學校的理財教育仍是關鍵,與其僅讓青少年提早接觸金錢,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負責任地運用資源,理解金錢背後的價值與意義。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13歲少年可自行領普發現金,你的看法是?」網路投票,超過3.1萬名網友參與,30.6%的網友表示「家長與孩子需多溝通,共同決定用途」,30.3%的網友認為「13歲金錢觀尚未建立,由家長處置較好」17.57%的網友則認為「這是讓孩子學習理財的好機會」8.48%「家長應關心孩子的用錢方式」6.59%「建議改以信託或教育帳戶方式發放」3.04%「政府應搭配理財教育宣導」1.97%「沒意見或仍在觀望」

有網友認為,13歲的孩子仍無法自主管理金錢,應由父母代領:「13歲的小孩,什麼都是父母在出錢,又還未成年,應該要由父母領取。不要製造父母和小小孩子的對立、抗爭」、「到時候又一堆那是小孩的錢,父母沒有資格管跟拿的新聞,製造問題跟不便嗎?13歲是有什麼理財觀念」、「就都在花父母錢的時期 什麼補習費 安親費 生活吃喝的 為何還沒18歲 為何讓小孩覺得這筆錢他們能自己處理…」、「13歲兒童還沒有身分證呢?怎麼開戶領錢…」、「還沒成年的 沒繳稅又沒投票權 政府不應該發錢給他們」。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這正是教育孩子理財的好機會,應該讓孩子參與討論與規劃:「由父母領取沒錯,但錢的用途和規劃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畢竟是孩子的錢,應當和他一起有參與感,孩子也會覺得他被尊重」、「觀念那麼傳統阿,應該讓孩子理財觀念才對,錢是孩子的,孩子亂花應當自己負責,一萬元理財,可不少零花錢,爸媽們也可以省一孩子筆開銷」、「覺得可以趁機教育孩子理財,13歲國一可以擁有零用金了,也可以獎勵孩子獎學金制度」。

更有網友直言,家長應該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而非將責任推給他人:「看看留言區,一堆恐龍家長,自己不會教小孩正確金錢觀,在那邊說政府製造對立???」、「不會教就不要生,有意見的民眾自己應該要更有身為父母的自覺,而不是一味的期待其他人或機關來幫你管理好教育好小孩」。

此外,還有網友表示贊成讓孩子自行領取,並提出具體做法:「想這麼多,1萬小孩領啊,爸媽零用錢扣啊,扣多少可以討論,不扣也沒差⋯⋯」、「孩子自己領自己留著可以,但再來兩年就不用給零用錢了」。另有網友建議:「可以開設帳戶,以孩子的名義存起來,不然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金額太大了」。

LINE TODAY「13歲少年可自行領普發現金,你的看法是?」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鳳凰颱風今生成!這天開始影響台灣 鄭明典:可能快速增強

三立新聞網
02

颱風又來?今東北季風減弱 「鳳凰」最新路徑曝光

民視新聞網
03

逾7天未取貨「珊瑚菇」太空包長到鑽破紙箱 網稱「箱菇」自找出路

TVBS
04

普發1萬今輪身分證尾數「2、3」登記 已有133萬民眾上網登錄

民視新聞網
05

洗菜別再加鹽!譚敦慈揭「最神1招」 蟲卵、農藥全清光

三立新聞網
06

健保補充保費將大修!三大變革擬116年上路 股利利息改「年度計算」衝擊480萬人

NOW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