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日式走路法」是什麼?研究證實的「減脂神招」,比一般有氧更輕鬆有效!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更新於 08月06日10:01 • 發布於 08月05日09:46 • Lisa Ho, Kara Cuzzone (WH US)

PHOTO CREDIT: IG@roses_are_rosie

「日式走路法」的正式名稱其實是「間歇走路訓練(Interval Walking Training, IWT)」,起源於2007年日本信州大學的研究。不過它真正走紅,得歸功於TikTok掀起的話題熱潮。由於這項訓練法源自日本研究,許多網友便簡稱它為「日式走路法」,成為近期社群上備受關注的減脂新招。

跟一般穩定配速的健走不同,「日式走路法」屬於高強度的間歇訓練,重點在於交替進行快走與慢走:3分鐘快走(約達最大心率的70%)後,再以3分鐘慢走(降至最大心率的40%)調節,重複進行多組。如果單靠走路無法讓心率達標,也可以改用慢跑,但這樣技術上就不算IWT了。

根據2007年信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186名女性與60名男性(年齡介於44至78歲)進行為期五個月的觀察,分為三組:高強度間歇走路組(每週至少4天、每天進行5組IWT)、中強度穩定健走組(以約最大有氧能力的50%、每天8,000步)、以及未運動的對照組。研究發現,規律執行IWT的人在大腿肌力、有氧耐力方面都有顯著提升,不僅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還能預防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失智症與關節退化。

認識專家: Noelle McKenzie,註冊私人教練 (CPT),ACE 認證私人教練,Leading Edge Personal Trainers 共同創辦人。 Kristian Karstoft,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哥本哈根大學臨床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Shizue Masuki,哲學博士,神水大學神經健康創新系教授。 Joyce Shulman,註冊私人教練 (CPT),註冊私人教練和步行教練,著有《為什麼要步行? 》

雖然最早的日式走路法研究距今已近20年,但它的科學基礎與健康效益至今仍備受肯定。2007年以來,已陸續有多篇針對IWT(間歇走路訓練)的研究發表。今年1月《糖尿病研究期刊》(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有糖尿病與下肢無力問題的參與者,在長期執行IWT後,不僅步行能力明顯改善,連疼痛感與整體生活品質也獲得提升。

IWT也被專家認為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有效方式。ACE認證私人教練暨Leading Edge Personal Trainers共同創辦人 Noelle McKenzie 表示:「間歇走路是一種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有氧訓練,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利用氧氣。」隨著訓練時間累積,還能進一步提升VO₂ max(最大攝氧量),也就是身體在劇烈運動時所能利用的最大氧氣量,這是衡量心肺耐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接下來,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日式走路法的具體好處、它與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差異,以及新手如何開始實踐這個話題健走法。

日式走路法的好處

雖然間歇走路訓練(IWT)有不少潛在好處,但實際成效仍會依每個人的運動習慣與體能狀態而異。

舉例來說,如果你已經每週固定跑步五到六天、每次都跑好幾公里,那麼IWT對你的心肺功能或體能提升,幫助可能相對有限。哥本哈根大學臨床副教授、2024年《應用生理學、營養與代謝》期刊IWT綜合研究作者 Kristian Karstoft 博士指出,這是因為你的肌肉與心肺系統早已習慣高強度負荷,而IWT的「快走階段」強度對你來說不構成挑戰,也較難在不跑步的情況下達到70%最大心率。

對於這類進階運動者,原始研究團隊之一的信州大學Masuki Shizue博士建議,不妨改以「慢跑與快跑交替」的方式進行,模擬從40%到70%最大心率的間歇強度。不過,她也提醒,目前這種改良型方式尚未經過像IWT那樣的正式研究驗證,效果仍有待進一步佐證。

但如果你平時很少運動,或大多從事強度偏低、心率提升不多的活動,那麼你就非常適合從IWT開始入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初學者最有機會感受到的幾大身體變化與健康好處:

改善心血管健康

根據2007年信州大學Masuki博士團隊的研究,參與者每週至少進行四次日式走路訓練,每次30分鐘以上,持續五個月後,其步行時的最大有氧能力提升了9%。這項變化代表身體能更有效率地攝取與利用氧氣,不僅提升耐力,也有助於整體心肺健康。

鍛鍊腿部肌力

同一項研究發現,日式走路法使參與者的大腿和腿筋力量分別提高了13%和17%。考慮到中等強度持續步行訓練組的參與者腿部力量幾乎沒有改善,這些數據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他們的力量測量結果與完全不步行的組別相似。

降低血壓

信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報告指出,參與日式走路法訓練的受試者血壓有所下降。Masuki博士解釋,這是因為間歇走路訓練(IWT)能提升身體素質,同時抑制與發炎相關的基因,而發炎正是導致高血壓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說法,隨著心臟持續運動變得更強壯,血壓也有機會逐漸降低。

降低生活型態相關疾病(LSD)的風險

規律進行間歇走路訓練(IWT),也被證實有助於降低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臟病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根據2019年發表於《梅約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的研究,參與者每週至少進行四次、每次30分鐘的IWT,持續五個月後,其「LSD指數」平均下降了17%。這個指數綜合了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血糖與膽固醇等多項健康指標,用來衡量個體罹患生活習慣病的整體風險。

增加卡路里燃燒

認證私人教練暨健走教練、同時也是《Why Walk?》一書作者的 Joyce Shulman 表示,相較於全程維持固定強度的穩定有氧運動,間歇訓練能燃燒更多熱量。這是因為你在運動過程中讓身體處於更高強度的負荷狀態,會消耗更多能量。此外,間歇訓練還會產生所謂的「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運動結束後身體仍持續燃燒熱量,用來回復氧氣濃度與代謝平衡。

所以如果你希望在健走時達到最大燃脂效果,日式走路法會是非常值得一試的訓練方式。

心情更好

其實,所有形式的走路都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Shulman表示,當你走路時,身體會釋放讓心情變好的荷爾蒙,包括腦內啡、催產素和多巴胺。因此,除了長期健康效益之外,間歇走路訓練也能在短時間內帶來心理上的正面感受,幫助你紓壓、穩定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多數研究設定的IWT訓練頻率是每週至少四次、每次30分鐘,但一開始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Masuki博士指出,就算是每次只做10到20分鐘、每週維持四次的頻率,也能對身心健康帶來明顯的改善。

日式走路法 vs. HIIT:差在哪?

日式走路法與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在形式上相似——都屬於交替強度的訓練模式。但整體來說,HIIT的強度通常更高。

McKenzie表示,日式走路法的訓練節奏是「3分鐘快走+3分鐘慢走」的交替模式,而HIIT則是「30到60秒高強度動作+30到60秒休息或輕度活動」,節奏更緊湊,對體能的要求也更高。此外,雖然HIIT也可以透過走路進行,但大多數人進行的HIIT會包含像是波比跳、開合跳、跳躍深蹲等高強度動作。

McKenzie指出:「HIIT 對身體的負荷更大,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每30到60秒就進行一次爆發性訓練,會大幅刺激心肺、肌肉與代謝系統,因此不太可能像日式走路法一樣,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她也提醒,HIIT比較適合已具備中高強度運動基礎的人。

相對來說,日式走路法屬於低衝擊、低強度的訓練模式,非常適合運動新手或希望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它對關節的壓力也相對較小,是擔心受傷族群的友善選擇。

日式走路法怎麼進行?

McKenzie 建議,剛開始嘗試日式走路法時,可以從每週兩到三次、每次30分鐘開始,不需要一開始就做到很滿。你也可以將它結合原本就有的日常活動,例如溜狗、外出辦事等,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等到身體逐漸適應後,再慢慢增加到每週四次以上、每次30分鐘,這樣才能獲得最完整的健康效益。Masuki 博士補充,雖然從技術上來說你可以每天都做 IWT,但一週總共的「快走時間」達到 50 分鐘左右後,額外增加的健康與體能收益就會趨緩。

如果你覺得一次30分鐘太有壓力,也可以拆成一天三次、每次10分鐘的走路段落來完成,這樣同樣有效。

觀察心率

在進行間歇走路時,確保自己有交替達到建議的運動強度是關鍵。McKenzie 建議,如果你想更精準執行,可以透過心率來掌握強度變化。

首先,先計算你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 = 220 − 你的年齡
接著,將這個數字乘上 0.4(40%)與 0.7(70%),就能得出你在慢走與快走階段應該達到的心率範圍。

舉例來說,假設你 40 歲:

  • 最大心率 = 220 − 40 = 180
  • 40% 強度心率 ≈ 180 × 0.4 =72 bpm
  • 70% 強度心率 ≈ 180 × 0.7 = 126 bpm

你可以使用智慧手環或心率監測器,幫助自己在每個三分鐘的區間內維持在對應的心率範圍。

如果你手邊沒有心率監測設備,也可以改用「主觀運動強度等級(RPE)」來判斷。你可以用 1 到 10 來評估自己運動時的感受 : 1 代表幾乎沒什麼費力,10 則是全力衝刺、極度疲憊的程度。在實施日式走路法時,慢走區間的體感強度應該落在 4 分,而快走區間則約為 7 分。另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是:40% 強度時(RPE 4),你應該能輕鬆講話、長時間聊天沒問題。70% 強度時(RPE 7),你仍然能說話,但會感覺有點喘。
McKenzie 提醒,只要掌握這樣的節奏,不管你用哪種方式計算,都能正確實踐日式走路法。說到底,這確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健康趨勢之一,值得納入你的日常運動習慣。畢竟,科學證據已經為它背書了。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日式走路法雖然看起來簡單,卻有實證支持,是一種適合大多數人的燃脂訓練方式。它不需要器材、不限場地,只要維持每週幾次、每次30分鐘,就能逐步改善體能與健康。真正有效的運動,不是最激烈的,而是能長期做下去的。

⚡️時髦女子必知!美力大小事一次看

立即加入好友

>>只做快走還不夠!專家解析加入「這項運動」才能真正達到抗老與長壽效果

>>健身房10款「背肌」訓練!把握兩「背肌」發力原則,利用Cable機、划船、啞鈴鏟肉超美型

>>比深蹲更簡單、歐美爆紅的長壽運動是「這1種」,每天20步就有效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潮流時尚相關文章

01

韓國最強『不老女神』62歲被誤認32歲!凍齡神顏網讚:比女兒還漂亮!

Styletc
02

「千萬別完全相信一幅畫」:你看到了畫中的一根菸斗,但畫家卻說那不是菸斗?

三采文化
03

兄弟姐妹必看!贍養父母「4大原則」先說清楚:不怕傷感情,只怕日後爭更兇

姊妹淘
04

結婚的意義是什麼?或許這4件事才是最貼近的答案

姊妹淘
05

臉色總是蠟黃、鬆弛?你可能是「糖化」了!日常中的5個抗糖化技巧,找回肌膚亮白緊緻感

Styletc
06

別再抱怨了!這4種討人厭同事 其實是讓妳進步的隱形推手

享民頭條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8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