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全隱藏式門把手將全面禁用?中監管部門率先修法最快 2027 年實施

TESLAGURU

更新於 09月12日16:01 • 發布於 09月12日08:01 • electrify.tw

中國監管部門近期推動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禁止車輛使用全隱藏式門把手。這項政策起因於多起事故案例與測試結果顯示,電子伸縮式門把手在斷電或碰撞情況下存在重大安全風險。若相關草案能在本月完成討論,最快將於 2027 年 7 月正式全面禁用,車廠需在過渡期內完成設計調整。

本文主要內容

中國禁隱藏式門把手預計2027年實施 隱藏式門把手安全疑慮大於續航效益 國際監管強調車門必須具備機械冗餘

特斯拉、Rivian、Mercedes、Range Rover 等車款過去皆因隱藏式門把手設計引發事故爭議。美國已有安全倡議者向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交超過 140 件相關投訴。中國若率先落實禁令,將成為全球首個明確立法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的市場,勢必對車輛設計與交付進度造成直接衝擊。

中國禁隱藏式門把手預計2027年實施

中國工信部早在 2025 年 5 月便已公開徵求《汽車車門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意見。近期召開的會議確認,將全隱藏式門把手列入禁止範圍,並規定所有設計必須具備機械冗餘結構。若草案如期通過,預計將於 2026 年中正式公布,並在 2027 年 7 月全面實施。

為因應新規,多家中國車廠已開始調整設計方向。問界 M7 最新版本已把全隱藏式改為半隱藏式門把手,極氪 9X 則回歸傳統設計。外媒報導指出,特斯拉、Rivian 等品牌若要持續在中國市場販售,勢必要重新設計門把手結構,並增設機械備援釋放機制。

中國禁令推動時間軸

時間節點 主要進展 2025 年 5 月 工信部公開徵求門把手安全標準意見 2025 年 9 月初 監管部門展開禁止全隱藏式門把手討論 2025 年 9 月內 草案預計完成討論 2026 年中 草案有望正式公布,進入過渡期 2027 年 7 月 全隱藏式門把手正式全面禁用

隱藏式門把手安全疑慮大於續航效益

全隱藏式門把手主要依賴電子機構彈出,缺乏外部機械結構支援。一旦車輛斷電、涉水或發生碰撞,門把手可能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外部救援人員難以開啟車門,進而延誤急救時機。外媒曾報導,2019 年美國佛羅里達一名醫師駕駛特斯拉 Model S 發生事故時,因門把手無法彈出,被困車內最終不幸身亡。

中保研測試數據顯示,電子門把手在側撞情境下的彈出成功率僅 67%,明顯低於傳統機械門把手的 98%。此外,北方冬季氣候也曾出現門把手凍結無法開啟的情況。不同車廠在操作方式上缺乏一致性,更增加乘客與救援人員在緊急狀況下的使用難度。

除了安全疑慮之外,隱藏式門把手在續航上的實際貢獻也相當有限。根據中國媒體 36Kr 引述工程師說法,隱藏式門把手最多僅能降低約 0.01 的風阻係數(Cd),換算下來每行駛 100 公里約可節省 0.6 千瓦時電耗,續航提升不到 1%。相比之下,後視鏡設計或車輪罩帶來的風阻改善效果更為明顯。

國際監管強調車門必須具備機械冗餘

在國際規範上,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雖未明文禁止隱藏式門把手,但已針對事故中車門的緊急開啟能力展開調查,並累計接獲超過 140 件投訴。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則在車輛安全標準中規定,車門必須具備清晰可辨的緊急開啟裝置,且能在斷電狀態下正常運作。

在台灣,目前主管機關尚未針對隱藏式門把手提出具體規範。不過,由於政府長期傾向直接採用 UNECE 車輛安全標準,後續很可能比照國際規範,要求車門設置明確可辨的緊急開啟裝置,並確保在斷電情況下仍能正常運作。

延伸閱讀

特斯拉沒電時如何緊急開門?各車型手動解鎖裝置位置一次看

特斯拉車門怎麼開?全車系隱藏式門把手開門教學指南

特斯拉Cybertruck 酒駕自撞燒死!車禍斷電門打不開如何手動解鎖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星巴克宣布重整計畫 關閉北美數百家門市並再度裁員

中央通訊社
02

日本Panasonic裁員1萬人!自願離職最高領「60個月薪資」補償金

太報
03

勞工別再繳錢!「3職業工會」積欠保費 勞保局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04

全家發票8人中千萬、百萬 這家店超旺!一口氣開出2組大獎

經濟日報
05

他交到女友前 堅持1天買1股台積電!市值破百萬了

EBC 東森新聞
06

這家公司取得多筆 AI 伺服器大訂單 難怪股價逆勢強漲半根停板

經濟日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