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絕美八泉峽!山西太行山秘境,纜車、遊船、峽谷一次攻略!

野旅行

更新於 12小時前 • 發布於 13小時前 • 阿東

位於山西晉城八泉峽,集山之雄、谷之幽、水之秀於一身。本文將引領你走進這處太行山絕美秘境,體驗一場獨特的立體式遊覽:從搭乘纜車登高遠眺群峰、漫步峽谷棧道感受峭壁奇觀,到最後乘遊船穿梭高峽平湖。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感受八泉峽如何將天險絕景人間勝境完美融合,開啟一趟難忘的山西旅遊新篇章。

“太行之山,盤盤焉,其高也峻,其勢也險。”——酈道元《水經注》。

八泉峽開發史

八泉峽位於山西晉城陵川縣,屬太行山大峽谷的一部分。早在明清時期,當地就流傳著關於八眼泉水匯聚成溪的傳說,然而真正對外開放,則是近二十年來的事。

隨著交通改善與基礎設施建設,景區逐步開發出纜車、玻璃棧道、峽谷遊船等項目,使昔日隱於山林的秘境,成為遊客能夠近距離欣賞太行壯美的窗口。今天的八泉峽,已經形成“高峽平湖、峽谷棧道、纜車遊覽、遊船觀景”相互結合的完整遊覽體系。

為了分散人潮,八泉峽的旅遊路線分為AB兩條方向相反,B路線先搭峽谷電梯登高再從峽谷健行、搭船下行到出口,這樣的路線一路向下會比較輕鬆。

八泉峽名字的由來

“八泉”之名,源於谷底八眼清泉。相傳古時泉水甘冽,四季不竭,滋養著一方百姓。當地人稱此地為“八泉峽”,寓意水源豐盈,生生不息。明代文人曾以詩讚曰:“泉生石罅如龍湧,水繞青山帶玉環。”如今雖因地貌變化,八泉已非昔日模樣,但這個名字卻延續下來,成為此峽谷的文化印記。

登高臨頂:從遊客中心到玉皇宮

抵達八泉峽遊客中心,乘坐擺渡車蜿蜒而上,山勢逐漸收緊,峽谷縱深之勢躍然眼前。隨後轉乘電梯與纜車,不多時便抵達峽谷之巔。
在山頂的玉皇宮,可遠眺太行群峰。此刻的八泉峽,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更帶來登臨之遠的豪情。

在山頂的 玉皇宮,供奉著道教最高神祇之一——玉皇大帝。祂被尊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主掌三界十方、萬天眾神。登臨至此,不僅是俯瞰八泉峽群峰的最佳位置,更寓意著“朝天問道”。

俯瞰幽谷:纜車與峽谷步道

從玉皇宮再度搭乘纜車下行,逐步接近八泉峽谷。空中俯瞰,只見峽谷壁立千仞,河流宛如玉帶蜿蜒。

步入峽谷棧道,兩側峭壁如削,綠意從石縫中探出,與山泉相映。遊人行走其間,猶如置身畫卷。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水上之旅:八泉峽遊船

峽谷的精華,在於水上之景。乘坐遊船,穿梭於峽谷深處,兩岸山峰如屏障般夾峙。湖面如鏡,倒映青山,船行其中,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妙境。

八泉峽的魅力不僅在於險峻與宏大,更在於水與山交織出的柔美與靈動。

八泉峽是一場完整的立體式旅行:先登高望遠,再深入峽谷,最後泛舟碧水。它讓人真切感受到太行山的雄渾與靈秀。

正如《詩經·小雅·車舝》所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次八泉峽之行,足以將太行的壯美銘刻在心。

景點資訊

  • 景點名稱: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
  • 所在地: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
  • 主要遊覽方式:擺渡車 → 電梯 → 纜車 → 山頂玉皇宮 → 纜車下行 → 峽谷步道 → 八泉峽遊船
  • 最佳旅遊季節:5月—10月(夏秋景色最為壯麗)
  • 特色體驗:高峽平湖觀景、纜車俯瞰、峽谷健行、遊船入谷

這次再訪八泉峽已是相隔十年,當年這裡剛剛落成,有許多設施還在施工,山壁上也沒有蔥鬱林相。依照當年的路線再走一趟,除了對照、更新圖庫,頓覺韶光飛逝,心情有點傷感、有點唏噓,也就沒有急著分享勝景。回到家中翻出舊照比對再遙想當年,唯有把握當下才是正途。

大陸散客成團禁團令未開前,如有整團文化交流可參考此行程之內容及售價推薦。
【2024國際金旅獎】山西晉情大全覽14日[/caption]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甜根子草花海X純白大橋!近距離花景5大美拍角度推薦

景點家
02

「2025桃園萬聖城」即將10底登場 邀您在「魔蛛古堡」冒險、尋寶!

旅遊經
03

這些服務出乎意料的超值!外國人的日本美髮沙龍驚訝體驗

LIVE JAPAN
04

【2025河口湖住宿】泡溫泉、逆富士!10間富士山住宿推薦

FUNTIME
05

蘭陽媽祖文化節19處鑽轎腳、平安符攻略

宜蘭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