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欄》台灣男籃拿亞洲第5難能可貴!但背後最大隱憂曝光
2025年亞洲盃男籃結束,中華隊拿下第5名,是繼2013年拿到第4名之後最佳成績,這是在澳洲、紐西蘭大洋洲兩強加入之後拿到的最佳名次,非常不容易,加上8強戰差點擊敗伊朗,證明台灣男籃在亞洲已具有競爭實力。
台灣男籃下個重大賽事,就是11月底開打的世界盃資格賽,台灣和中國、韓國和日本同組,必須排在前3名,才能晉級下一階段的賽事,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比賽日期是在美國NCAA大學籃球賽球季中,在今年亞洲盃表現出色的台美混血「賀家兄弟」無法參賽,對台灣是一大考驗。
這次在亞洲盃,中華隊全隊得分最高的是林庭謙14.8分、第2是陳盈駿的13.2分、第3是賀丹的12分,第4是賀博的11.2分,也就是說,得分的前4名,都是來在CBA中國籃球聯賽以及美國NCAA,而台灣自家職籃TPBL的球員,除了歸化的高柏鎧之外,幾乎無法發揮什麼關鍵作用。
這對台灣籃壇發展是一大警訊,職籃已經發展了5年的時間,打得熱熱鬧鬧,但球員實力卻無法顯著提升,這和90年代中華職籃CBA成立後,創造了1997年東亞運金牌的高潮,以及去年12強棒球賽中華隊不靠旅外球員,幾乎以全中職球員應戰還能奪冠的狀況有很大的落差。
中華隊這次在亞洲盃,最大罩門就是籃板,打了5場有4場籃板不如對手,每場都讓對手搶到10個進攻籃板以上,平均每場只捉到31.4個籃板,竟然在亞洲盃參賽16支球隊中排名最後。
而且中華隊的籃板,扣掉平均每場可以捉8.8個的高柏鎧,全隊籃板最多的是只捉2.8個的陳冠全和賀博,而阻攻除了高柏鎧5場比賽共搧了12記火鍋,其他球員加起來竟然只蓋了3火鍋。
很明顯的,這次亞洲盃中華隊幾乎把禁區完全交給高柏鎧一個人負責,他不但要捉籃板,還要做最後一線的防守工作,也是因為如此,讓高柏鎧幾乎場場都有犯規麻煩,而更讓人不敢想像,中華隊要是沒有高柏鎧,會是什麼狀況?
深究起來,本土缺乏內線禁區人才是最大問題,就算高柏鎧一個人吃掉中鋒的所有工作,至少也要有一個稱職的大前鋒來幫他,而這次亞洲盃中華隊只有胡瓏貿還可做好苦工,另2名內線球員陳冠全和曾祥鈞的發揮都有限。
特別是胡瓏貿32歲,陳冠全31歲,在台灣都算老將了,而曾祥鈞上季在日本B1職籃打球,台灣本土聯賽的中生代甚至新生代的長人跑到哪裡去了?他們甚至連中華隊都入選不了。
會造成台灣職籃本土長人荒的現象,TPBL和PLG兩聯盟規則難辭其咎,每場洋將可以打4節8人次,而且目前各隊都偏好找200公分以上的大洋將,被這些外籍長人霸佔之下,台灣本土長人只分到極少的上場時間,上了場也沒有發揮空間,在缺乏實戰歷練下,根本無法成長。
為了改善此罩門,建議兩職籃聯盟應該從改變洋將規則開始,例如改為第4節只能上單洋將,或是改為在場上必須是1大1小(200公分以下)洋將,讓本土長人有機會上場磨練,才能培養出在國際賽場上能用的內線球員,台灣一定要解決本土長人荒的問題,今年亞洲盃第5名佳績才不會是曇花一現,而有重回4強的可能性。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LINE TODAY立場。
▌專欄作者:眼鏡哥看體育
眼鏡哥,資深體育工作者,參與過國內外各項賽事。信奉「It ain't over 'til it's over」的堅持,迷戀「0.1秒絕殺」的奇蹟,不只運動場,人生也是。
顯示全部
留言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