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Cybertruck 酒駕自撞燒死!車禍斷電門打不開如何手動解鎖
美國德州發生一起涉及特斯拉 Cybertruck 的致命事故。駕駛 Michael Sheehan 在酒後駕車時撞上混凝土涵洞,車輛隨後起火,最終不幸身亡。事後,家屬對特斯拉提起訴訟,質疑 Cybertruck 車門設計存在缺陷,要求賠償金額超過 100 萬美元。
本文主要內容
酒駕爭議與供酒責任訴訟焦點 車門設計直觀卻引發逃生質疑 台灣特斯拉自撞起火案例對照 電車車主應熟悉緊急逃生方式
不過,事實上 Cybertruck 的前門僅需拉起位於窗戶控制鍵前方的手動釋放開關即可開啟。外界不禁猜測,Sheehan 在高度醉酒下反應遲鈍,才是他無法及時逃生的關鍵因素;若未酒駕,悲劇或許不會發生。
酒駕爭議與供酒責任訴訟焦點
根據 2025 年 6 月 13 日在德州哈里斯郡法院提起的非正常死亡訴訟,駕駛 Michael Sheehan 的遺孀 Shannon Sheehan 與其父母共同指出,Sheehan 在事故發生前曾於酒吧飲酒,血液檢測確實含有酒精。訴狀指控酒吧違反德州酒類供應法,在他已「明顯醉酒」的情況下仍持續供酒,甚至沒有阻止他駕車離開,形同放任危險。文件更批評酒吧員工「疏忽、粗心且魯莽」。
多家外媒報導一致確認 Sheehan 當晚確實有飲酒,雖然訴訟文件未揭露具體酒精濃度,但情況已足以構成風險。《紐約郵報》也提到,酒吧當時未能提供安全替代方案,例如代駕或攔阻。律師 S. Scott West 表示:「Sheehan 血液中有酒精,但這不應成為其死亡的理由。」
然而,外界多數評論認為,真正導致他未能倖存的核心因素仍是酒駕本身。即使酒吧可能存在責任,若 Sheehan 當時並未在醉酒狀態下開車,這起悲劇極可能不會發生。
車門設計直觀卻引發逃生質疑
特斯拉官方手冊明確指出,Cybertruck 前門在斷電時,只需「拉起位於窗戶控制鍵前方的手動門釋放裝置」再推門即可開啟。從設計面來看,這項裝置並不算隱蔽,操作方式也相對直觀,難以直接歸咎於缺乏清晰指引。不過,家屬律師在訴訟中主張,該裝置在高壓環境下過於隱蔽,且特斯拉未提供足夠逃生指導,導致駕駛錯失機會,雙方說法因此存在落差。
事故發生時,Cybertruck 疑似因電池熱失控而起火,濃煙與火焰在短時間內便可充斥車艙,留給駕駛的反應時間極為有限。若處於清醒狀態,雖然依舊艱難,但仍可能在壓力下完成正確操作;相較之下,醉酒情況下的反應遲緩與判斷失常,會大幅降低逃生機率。
2024 年 12 月在美國加州 Piedmont 發生的另一場 Cybertruck 火災,則呈現不同結果。當時車內 4 名年輕乘員中,有 1 人在路過民眾協助下成功逃出,消防人員雖指出鋰電池火勢猛烈且難以撲滅,但倖存者能及時脫困,說明在極端危急情境中仍存在逃生可能。與酒駕致死事件相比,這起案例凸顯酒精對反應與判斷的影響,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差異。
台灣特斯拉自撞起火案例對照
台灣亦曾出現相似情況。2023 年 4 月 10 日,新北市新店區發生一起特斯拉自撞中央分隔島起火意外。曾姓駕駛疑似因操控失誤撞擊後,車輛隨即燃燒,他一度受困車內,雖然及時獲救,仍因傷重不治。火勢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突顯特斯拉在撞擊及火災事故中存在的逃生與救援難題。
2024 年 9 月 21 日,新竹縣東科陸橋再度發生特斯拉自撞護欄起火事件。消防人員因鋰電池火勢難以快速撲滅,先以射水降溫,再以滅火毯覆蓋控制,歷經約 1.5 小時才完全撲滅。與新店事故不同的是,車內人員在火勢全面擴散前已順利脫困,無人受傷。此案例顯示,即使火勢猛烈,只要駕駛或乘客保持清醒並能及時反應,仍有機會爭取逃生。
電車車主應熟悉緊急逃生方式
這起事件顯示,即使車門設計在日常情境下操作直觀簡單,緊急事故中的高壓環境仍可能讓逃生變得困難。建議車主與家人平時就熟悉各車型的緊急開門方式,並進行實際演練,以確保在突發狀況時能迅速應對。更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特斯拉沒電時如何緊急開門?各車型手動解鎖裝置位置一次看」一文。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車輛並未設計車外的手動解鎖裝置,所有車門開啟都必須依靠電動系統或車內的手動機制。這樣的設計雖能兼顧日常安全、防盜需求與外觀一體性,但一旦失去電力,外部將無法以機械方式直接解鎖。
若車輛起火且電力中斷,外部救援者在確認車門無法開啟時,應立即使用破窗工具協助脫困。可視情況選擇距離火源較遠、最接近受困者的位置破窗;若駕駛需要救援,也應直接破壞駕駛座車窗。車主最好在車內備妥破窗錘及緊急拉繩,並讓家人熟悉手動解鎖裝置的位置與操作方式,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爭取時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