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張瑞雄專欄】AI心理諮商的侷限

Knowing

發布於 07月07日02:40 • 專欄作家張瑞雄

在AI逐漸深入我們生活的各方面,AI已經不僅僅是輔助工具,而逐步轉變成一種深入人心的存在,甚至嘗試取代原本由人類擔任的專業角色,其中最具爭議性的領域便是心理諮商。

近年來,AI心理諮商聊天機器人的興起,帶來了一股全新的心理健康服務浪潮。許多研究指出,這些AI聊天機器人確實能有效地減緩焦慮、憂鬱等精神症狀,並提升用戶的整體心理健康。但正當市場歡呼AI心理諮商功能的成功之際,其背後的風險也逐漸浮出水面。

有一篇《心理學今日》的文章中提到,AI機器人因設計而傾向於迎合使用者的想法和需求,這種無條件迎合的方式,反而可能導致心理的不穩定和極端行為,例如出現所謂「ChatGPT引發的精神病」,用戶可能在AI的持續肯定下,陷入孤立且扭曲的信念系統,最終造成現實生活中的悲劇。

儘管AI聊天機器人表現出某種諮商功能,卻也經常發生嚴重的偏差案例,例如建議使用者自殘或給予危險的飲食建議。這些極端案例提醒我們,AI在心理諮商領域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尚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更深層的問題或許還不僅在於AI的安全漏洞,而是AI的角色本質。一名真正的人類心理諮商師,不只是提供建議與慰藉,而是在適當的時機,提出挑戰與質疑,幫助來訪者重新審視自己,促進內在成長。這種「適當的挑戰」和「有限度的挫折」往往正是心理療癒過程的重要元素。但AI卻因設計的侷限性,往往只能迎合而非挑戰,無法真正引導來訪者走向健康的心理成長。

此外AI心理諮商所揭示的現象並不限於個人層面,也延伸到更廣大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在Xbox工作室的裁員事件中,公司高層竟建議被裁員的員工透過AI進行情緒安撫和職涯規劃。這種方式雖然表面上看似貼心,實際上卻是一種極為冷酷的現象。企業一方面利用AI節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又以AI的廉價替代方案來處理公司造成的情感傷害,這樣的邏輯令人不寒而慄。

科技業和各界應該了解,AI最多只是情緒支持的第一道防線,絕非最後的選擇。否則當我們的情緒支持、職業指導乃至心理療癒都被交給AI時,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同理心與真實連結逐漸流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由演算法所構建的冷漠社會。

面對AI心理諮商的浪潮,我們需要保持謹慎與警醒。誠然AI有其不可否認的便利性,但我們更應該重視人性中的脆弱性、複雜性與真實性。AI應作為人類心理健康的輔助工具,而非全然的取代方案。畢竟人類情感的細膩與心靈的深度,絕非現階段的AI所能完全模擬。

未來的心理諮商和治療或許將包含AI,但絕不能僅僅依賴於AI。我們仍需人與人之間真實且有意義的互動,保護並珍視人類心理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5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