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健康旅遊(三)曼谷後花園【河中島(陶土島)】地方創生的社區再造
泰國觀光元素十分豐富,很多面向都能有永續精神的「健康旅遊」。全世界都在說永續,因此傑菲亞娃認為現在「健康旅遊」也要能以永續發展為目的才是最好的。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永續旅遊重點:1.強化低碳交通、2.重視環保措施、3.認識地方創生、4.使用在地食材、5.促進當地經濟、6.維護生態保育、7.尊重文化傳承、8.永續業者合作ex.飯店/航空公司、9.體驗生活、10.深度慢遊…等,才可定義為永續旅遊。
傑菲亞娃在旅遊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國家的社區或村落慢慢因為高齡少子化而被人遺忘。為此,當地政府積極地計畫地方創生或是社區再造,將「社區」轉換成「觀光」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把地方有趣的人事物統合起來,在不破壞原來純樸與生活,去實現一種可被旅行的消費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激活社區,以地方風土的產業建立商業模式,讓洄游年青有足夠收入繼續待著家鄉,以改善高齡少子化的局面。坦白說這個話題以「旅人」的角度來看似乎過於嚴肅,但沒關係,只要認識當地的「地方創生」你就會認識它、進而喜歡它,而曼谷郊外的【河中島】正是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
曼谷後花園【河中島(陶土島) Koh Kret】活化社區好案例,假日好熱鬧、平日就是網美拍攝地。
位於曼谷北部Nontha Buri的「Koh Kret」,其歷史要從1722年開始,當時為了建立湄南河的捷徑,不斷擴寬工程的結果反而把它切成一個獨立的小島,「河中島」因此而來。
據說島上最原始的居民是西元六到十世紀統治泰國中部的孟族後裔,孟族最擅長陶製工藝,加上湄南河區域的土質較為濕軟,非常好捏陶,他們常常隨手抓一把泥土立馬就可以抓出一個形狀,所以這裡又稱之為『陶土島』。
歷史不斷演變,在拉瑪一世攻打緬甸軍時人口驟減,於是「搶」了一批高棉人在此居住,所以在「河中島」有不少的高棉文化、寺廟、文字及民間習俗。
『河中島Koh Kret』十足呈現原始的水上人家及許多高棉文化,完全顛覆大家對曼谷的印象,可以說是曼谷人的後花園。
要到河中島沒有這麼簡單,但也不困難就是了,除了坐捷運到S6「Saphan Taksin」站搭Taxi到「Koh Kret」;也可以到中央碼頭搭乘湄南河交通船到N30「NonthaBuri」下船後再轉搭長尾船過去。
在長尾船上遠遠看到「班加寺」的金色佛像,這可是河中島最大的地標,接著看見一個白色傾斜的佛塔,據說這全是黏土捏出來的,太神奇了。
矩形狀的「河中島」不大,周圍居民住宅形成一片水上社區,島上只有一條主道路所以絕對不會迷路,訪客可以選擇騎單車或步行探訪這小島,環島一圈約2~3小時。
隨著蜿蜒的小道感受民宅的純樸,慵懶的小貓曬著日光浴,很是舒活。傑菲亞娃走著走著,忽然看到一位坐在門口捏著陶土的師傅,原來~這是捏陶師傅的家啊,師傅示意我們可以進去參觀一下,滿屋都是陶製品,喜歡都可買回去。
另外也可以到「OTOP VillageILL」逛逛,裏面大部份賣的是手工藝品,尤其是陶工藝品,但這裡的陶土作品大部份都是未上漆有刻花的紅陶或黑陶。有些生活小玩意滿有趣、滿值得買的。
逛累了不用擔心,可以在許多小吃攤、河邊餐廳及CAFÉ休息片刻,如果買飲料他們還會裝在陶器中讓觀光客帶走,挺有趣的。
傑菲亞娃先後到過這小島三次,明顯感覺「河中島」在假日時人潮較多,平日遊客較少、店家也少,雖然沒有假日的熱鬧,但卻意外發現寧靜的社區有幾個景很特別、很好拍照,網美們超愛的。
傑菲亞娃認為,無論是假日或是平日造訪河中島,只要有訪客到這個聚落,就不會被遺忘,河中島也才能留住年輕人,特殊的人文風情及工匠藝術也才能傳承下去。
【河中島Koh Kret(เกาะเกร็ด)】
地址: Tambon Ko Kret,Amphoe Pak Kret,Nonthaburi Thailand
時間:09:00~16:00
交通:
1.坐捷運到S6「Saphan Taksin」站搭TAXI到「Koh Kret」
2.中央碼頭搭乘交通船到N30「NonthaBuri」下船後再搭長尾船約15分鐘到「Koh Kret」的碼頭
3. 在「勝利紀念碑(Victory Monument)」大圓環,搭乘166公車到Pak Kret 的肯德基下車穿過 寺廟就是Koh Kret碼頭(腳程約10分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