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林宏文專欄】輕監管、促創新,川普AI行動計畫與拜登有何差別?台灣半導體與電子業 未來十年最大成長機會

Knowing

發布於 19小時前 • 專欄作家林宏文

近來大家討論的焦點都在川普關稅,不過,上周三(7/23)川普總統公布了AI行動計畫(America’s AI Action Plan),這個計畫主張「輕監管、促創新」,而且川普還強調,「美國是啟動AI競賽的國家,將不惜一切代價成為全球AI領導者。」

預料這個AI行動計畫,將是繼川普關稅之後,另一個影響深遠的產業政策,與台灣產業發展的連動性也相當高,值得仔細分析。

先了解AI行動計畫的主要內容。這是一項涵蓋超過90項政策的全面性國家級策略,目標是讓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取得主導地位。

至於行動計畫的核心目標,一是加速AI創新與應用,重點是移除繁瑣法規,鼓勵企業快速部署AI技術,更新聯邦採購準則,確保政府僅與「無意識形態偏見」的供應商合作。

二是建設AI基礎設施,包括開放聯邦土地興建資料中心與電力設施,加速半導體晶圓廠與超級電腦的許可流程。

三是推動AI技術出口與全球標準,商務部與國務院將與業界合作,向盟國提供完整AI出口套件,包括硬體、模型、軟體、標準,另外要強化晶片出口管制,導入位置驗證功能以防技術外流。

總結來說,川普的AI行動計畫有三大支柱,讓美國加速AI創新、建設AI 基礎設施、以及在全球AI治理中擔任領導角色。

此外,這項計畫的特色與過去的差異之處,至少也有四個角度。第一是禁止聯邦政府採購帶有「覺醒」(woke)意識形態的AI技術,也就是禁止政府使用內建多元、公平、包容(DEI)價值觀的AI模型,主張「去偏見」的語言模型。

第二是統一聯邦標準,試圖削弱州政府對AI的監管權,減少各州法規干擾,推動中央集權式治理。

第三是能源鬆綁,允許高碳能源供應AI資料中心,取消環保審查以加速建設。第四是價值導向模型認證,建立「美國價值AI模型」認證制度,作為政府採購門檻。

因此,從上述分析來看,川普很特意強調他的主張與前任總統拜登不同。川普重視的是「輕監管、促創新」,有別於拜登偏向監管的模式,並強調「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AI主導權」。

因此,川普總統的AI行動計畫,首波內容就包含撤銷AI晶片出口限制、放寬建廠審批流程、以及透過政策與融資工具支持AI產業鏈投資。

此政策轉向也意味美國政府將以產業驅動為核心,推動一套涵蓋晶片、伺服器、 電力、軟體、資安與應用的完整AI生態體系。

若從投資的觀點來看,由於強調鬆綁監管、強化美國AI主導地位,將驅動AI供應鏈資本支出與需求全面成長。短期來看,政策鬆綁將促使AI晶片出口、雲端建設與資安投入速度加快,長期則有助建立供應鏈與算力主權體系。

根據中國信託證券投顧的分析,包括美國企業如輝達、超微、微軟、Palantir等,都將直接受惠政策扶持與市場擴張,台灣供應鏈則因製造與硬體整合優勢,成為美系訂單核心夥伴,台積電、廣達、台達電、鴻海、日月光等具備明確成長動能。

此外,由於目前台灣扮演全球最重要的AI供應鏈角色,美國發展AI創新與基礎建設,台灣一定會是最重要的參與者。

因此,在美台聯手打造AI供應鏈時,關鍵產業及廠商都會明確受惠,從半導體、雲端伺服器、電力能源、軟體、資安與應用等,都是全面受惠的產業。

例如在半導體晶片部分,這個計畫的長短期影響就很明確,而且短期效應已經出現。

例如短期影響已經有具體案例。日前輝達的H20晶片獲准出口中國,這是川普總統撤銷AI晶片出口的「擴散規則」,擴大美國對盟國與部分中國市場的出貨彈性,也帶動美系IC設計公司訂單釋出。

另外,在行政命令簡化晶圓廠的建設流程部分,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等在美的設廠案,也得以加快速度。

因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26日就指出,台積電斥資4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晶圓廠,可能只能滿足美國晶片需求的7%,建築檢查員和繁文縟節是造成延誤的原因,盼地方州政府監管機關趕快放行台積電建廠。

台積電等晶圓廠的加速建設,受惠者不只台積電,更重要的是美國極力強調重回半導體製造的主要政策,以及包括受惠最多的美國IC設計客戶如輝達、超微等。

日前,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就提及,超微已成為台積電在亞歷桑那廠產出第一批晶片的客戶。即使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價格高了5%至20%,但超微仍願意接受。

除了短期影響,若把時間拉長來看,美國推動晶片製造在地化,扶植美國及盟友構成的「可信賴供應鏈」,台灣是美國晶片代工的關鍵國家,產業受惠的程度最大。

當然,川普總統輕監管的作法,ESG規範鬆綁雖然有降低建廠門檻的好處,但也潛藏民間反彈與環境訴訟風險,這可能是未來可以繼續觀察的部分。

除了半導體以外,另一個受惠最大的產業,當然就是雲端運算及AI伺服器產業。

由於資料中心建設大解放,伺服器與網通訂單將爆發,短期影響包括, 聯邦政府將提供聯邦土地、加快審批流程,鼓勵建設AI訓練所需資料中心。

因此,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以及Google Cloud 擴建計畫將受惠,預期從今年第三季起,美國將出現多起大型資料中心新建案,伺服器、電源、 散熱、儲存需求全面擴大,台灣代工供應鏈如廣達、鴻海、台達電等會同步受益。

至於近來市場也傳出,美國總統川普為強化主權AI布局而啟動的「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傳出主導方OpenAI與軟銀因選址等關鍵條款意見分歧,計畫宣布至今六個月進展緩慢,但OpenAI立即發布聲明,宣布與甲骨文就額外開發4.5GW「星際之門」數據中心達成協議,這規模相當於當前美國數據中心總容量的4分之一左右。

因此,即使股東之間有不同看法,但顯然星際之門計畫仍然是箭在弦上,建設美國數據中心的願景與方向不變,可能只是參與者換一下,未來仍將持續進行。

從長期趨勢來看,美國將打造「全國AI算力網」,整合邊緣運算與核心雲平台。此外,美國雲端服務大廠將對盟國進行技術輸出,美系AI堆疊成為全球標準。

此外, 能源產業的部分,由於AI用電量驚人,也會帶動電網與發電基建重啟。短期影響是美國政府擬投入700億美元強化能源供應,興建資料中心電廠、升級電網等,電網設備、儲能系統與再生能源配套將形成資金集中焦點。

美國將追求能源自主與穩定供應,投資將聚焦本土發電與智慧電網。 台廠如台達電、光寶等,將受惠於北美儲能、電源與配電設備需求成長。

除了電力與能源產業需求大增,在網路安全部分,AI驅動新型資安架構,美國將主導安全標準,至於在軟體與AI平臺,也朝大模型鬆綁、開源合法化,推升商業擴張,另外在終端應用部分,自駕、AI機器人、醫療AI也會啟動實用化測試。

因此,我的想法與結論是,AI是十年發展大趨勢,美國將是領導發展的重心,至於台灣主流電子製造與代工產業,未來十年朝美國投資建設的目標方向也非常明確,美國要完成重回製造的國家目標,在主要合作的伙伴中,台商一定會扮演最重要且最積極的角色。

因為,台灣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製造與供應鏈經驗,過去三十年,台灣扮演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核心角色,如今,美國要重回製造,一樣又要仰賴台商企業。

而且,從競爭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已因美中競賽被排除在外,至於台灣又比日、韓企業更專注於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因此台商電子業只要緊跟著這個美國重回製造的大趨勢,集中力量聚焦發展,十年成長機會相當可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白話科技|低軌衛星是什麼?有哪些台廠受惠?光通訊被指名「新護國群山」:一次盤點低軌衛星概念股

數位時代
02

歐盟點名Temu銷售非法產品 恐面臨最高全球年營業額6%罰金

路透社
03

辦手機門號拿樂園門票 國際漫遊抽東京機票

卡優新聞網
04

「我們出國,不就是為了回來讓家園變更強大嗎?」 紀錄片《造山者》喚起台灣半導體記憶與使命感

今周刊
05

特斯拉簽署價值165億美元協議 向三星電子採購AI6晶片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