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AI 眼鏡市場 2026 年出貨量將突破 1000 萬副,2030 年上看 3500 萬副
國際研究機構 Omdia 公布最新研究,指出 人工智慧眼鏡(AI Glasses)市場正快速擴張。2025 年全球出貨量預估可達 510 萬副,2026 年將突破 1000 萬副,到 2030 年更有望衝上 3500 萬副。這代表 2025 至 2030 年間的 複合年成長率(CAGR)高達 47%。
什麼是「AI 眼鏡」?
Omdia 將 AI 眼鏡定義為:
- 整合大型語言模型(LLM)或雲端 LLM 的頭戴式裝置
- 可透過 多模態介面(語音、影像等)感知環境
- 輸出形式包括 語音回應 或 即時的視覺疊加
這代表 AI 眼鏡與早期的智慧眼鏡不同,它們更強調 AI 的即時理解與主動協助,被視為下一代穿戴式裝置的重要分支。
然而,Omdia 研究主任 Jason Low 也指出,AI 眼鏡與智慧手錶這類傳統智慧穿戴裝置完全不同,因為它們結合了 內建攝影機與麥克風,可能會涉及更多隱私與社會接受度的問題。長時間佩戴也可能造成使用者在公共場合面臨阻力,因此在短期內,市場滲透率可能仍侷限於早期科技愛好者。
Meta 與 Ray-Ban 的角色
報告也特別點名 Meta 在 AI 眼鏡市場的推動作用。Meta 與 EssilorLuxottica 以及 Ray-Ban 的合作,讓產品兼具 時尚文化影響力 與 零售通路優勢,使 AI 眼鏡得以擺脫早期 Google Glass「科技迷專屬」的形象,逐步進入大眾市場。
Omdia 資深分析師 Qiran Ju 認為,這種結合品牌影響力與科技的策略,補足了過去 AI 眼鏡推廣時的不足。
中國市場的潛力
Omdia 預測,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的 全球第二大 AI 眼鏡市場,2026 年出貨量可達 120 萬副,佔全球約 12%。
中國市場的優勢來自於:
- 科技巨頭與新創公司積極投入
- 獨特的本地數位生態系統
- 生成式 AI 技術快速商業化
這些因素將為中國的 AI 眼鏡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生態系統綁定與未來挑戰
目前,多數供應商試圖將使用者綁定於 自家平台與 AI 生態系,但 Omdia 指出,這種策略可能限制產品的實用性。若要讓 AI 眼鏡真正成為日常必備工具,AI 必須能在不同平台與情境下無縫運作,這對業者來說是 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雙重挑戰。
▶ 延伸閱讀🔥🔥🔥
圖片及資料來源:美國商業資訊、Om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