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最近好嗎?」 成功人士都在用5種破冰技巧,馬上能說
在大多數社交場合,我們往往習慣先說一句:「最近好嗎?」這句話看似禮貌,卻往往是最糟的開場,因為答案幾乎可以預測:還好,就是很忙;挺好的,謝謝——這些話毫無新意,只會讓互動淪為公式化寒暄,讓彼此錯失真正交流的機會。
如果你希望對方更喜歡你、信任你,抓住互動的前幾秒,避開老掉牙的問候,改用能激發興趣的問題與肢體訊號。
1. 別讓對話掉進無聊的劇本
當我們問「最近忙嗎?」或「最近怎樣?」時,其實已經把對話推入死角。想要讓對方眼睛一亮,不妨換一種問法:
- 「這週到目前為止,你最開心的事是什麼?」
- 「最近有什麼小小的勝利嗎?」
- 「你最近在忙什麼有趣的事?」
這些問題同樣輕鬆,但能引導對方分享更多,打開更真實的交流。
2. 問對方的快樂計劃
如果想快速建立互動,最好的方式是引導對方談論「期待」或「快樂的時刻」。因為人們一旦進入敘事模式,就更容易產生好感。專家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時間點提問法」:
- 星期一、二:問「週末有做什麼有趣的事嗎?」
- 星期四、五:問「這週末有什麼期待的計劃嗎?」
- 星期三:問「這週有沒有什麼特別讓你開心的事?」
- 遇到假期:問「假期有什麼開心的安排嗎?」
長久下來,周圍的人甚至會主動準備好要分享的故事。這樣的對話,自然比「很忙」、「還好」更有溫度。
3. 當別人問你「最近好嗎」的最幽默回答
好的互動不只來自提問,也來自你的回應。最大禁忌就是一開口就抱怨:「天氣真差」、「最近累壞了」。與其如此,不如準備一些幽默、機智的回答,讓對話瞬間有趣起來:
- 「我今天有記得用牙線,所以算是勝利的一天!」
- 「靠咖啡和夢想在撐。」
- 「今天超棒,因為IG多了一個粉絲。」
- 「就像勵志海報上的小貓一樣,努力掛著呢!」
任何比「挺好的,就是很忙」更生動的回應,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4. 語言之外:肢體訊號更關鍵
別忘了,肢體語言往往比言語更有力量。保持雙手不交叉、身體正對對方,展現開放姿態。握手時,1到3下即可,堅定卻不僵硬,傳達自信與穩定。在視訊會議時,微微前傾,並適度模仿對方的動作(點頭、笑容),能潛移默化地讓對方感到親近。
5. 在日常練習
好消息是,這些技巧不需要等到重要場合才用。你可以先在低壓力的場景練習:和店員閒聊、跟鄰居打招呼、與Uber司機對話或是和家人一起用餐的時候。這樣一來,等面對真正重要的場合時,這些技巧就會自然流暢地展現出來。
要與人有好的互動,一個新鮮的問題、一個積極的回應、一個開放的姿態,就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開對方的心門。下次與朋友寒暄,或在茶水間遇到同事時,別再問:「最近好嗎?」,換個方式,讓互動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
資料來源:CNBC、Your Tang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