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新台幣強升值 伺機卡位反彈行情

Smart智富月刊

發布於 08月14日01:00 • 朱岳中

打從清明節連假過後到五一勞動節假期後的不到1個月內,台灣投資人先後經歷了台股史上單日最大跌幅、跌點(4月7日),史上單日最大漲幅、漲點(4月10日),以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史上單日最大盤中升幅(5月5日)及單日最大收盤升幅(5月2日)。尤其是匯市的狂升,更是新台幣史上極為罕見的情況。不只投資人受到震撼,對於出口導向的廠商,無異是晴天霹靂!投資人都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新台幣未來還可能再升嗎?會升到哪?匯率狂升下有何投資機會?

以台北外匯市場的紀錄來看,這波的最低匯率是出現在5月5日的29.59元新台幣兌美元,盤中最大升幅是5月5日的1.47元,最大收盤升幅則是5月2日的0.95元。不過若從離岸(offshore,指非居民外匯交易市場)新台幣匯價來看,5月5日一度出現26.93元的超誇張價格,不過有媒體說是錯價,較正式紀錄則是28.93元為這波的最低匯價。離岸新台幣最大盤中升幅與最大收盤升幅都是出現在5月5日,分別是1.79元與1.54元,明顯比台北外匯市場高出許多。

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關鍵在於台北外匯市場的交易多少會受到央行與外匯經紀商的干預,但離岸外匯市場往往交易更為自由,加上交易時間長,且以國際投資人交易為主,更能反映真正的市場趨勢。因此從上述的數據來看,若不是有人刻意阻升,新台幣勢必有更大的升幅。問題是,為何突然有如此巨大的升幅?

關稅政策持續未明

新台幣升值趨勢未止

就媒體的資訊來看,各方多指向來自美國的壓力。畢竟這波關稅風暴,美方認為之所以有如此大幅的貿易逆差,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對手國的貨幣被低估所致。而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多達700多億美元,加上台灣多次被美方列為「匯率操縱國」,認為升值壓力來自美國壓力的推論甚為合理。就台灣央行的說法,認為這波新台幣急升是因為禿鷹集團炒作所致,更有媒體直指是「量子基金(Quantum Group of Funds)」所為!

會提量子基金,一是因為量子基金是知名的前對沖基金經理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所成立,二是因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量子基金確實狙擊過台灣。但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資料,量子基金早已於2011年解散,因此不太可能是量子基金再次狙擊台灣。那有沒有可能是喬治‧索羅斯旗下的其他基金所為?根據第2季的13F報告(Form13F,SEC規定資產管理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機構,必須每季度提交投資的報告)顯示,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資金只有66億5, 000萬美元左右,跟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可動用上千億美元的規模比起來,早已大不如前!當年量子基金都不足以撼動新台幣了,更不用說現今台灣的外匯存底更勝當年許多!若真有,應該也是多個禿鷹集團聯合所為,不可能是單一機構!

話說回來,至筆者截稿前新台幣匯率暫時穩定在30元~30.5元之間,但絕大多數投資機構都認為新台幣還是有再次大幅升值的可能性。畢竟台灣的對等關稅與半導體關稅都尚未公布,匯率問題也早已被日、韓等國證實確實是與美國談判的條件之一,未來新台幣仍可能走升,只是可能的價位就難以估算了。

目前27.5元(2022年初的低點)~28.5元(「彭淮南防線」)間是最多機構預估的價位,甚至有媒體喊出25元(「廣場協議」後新台幣曾出現的歷史最低價位)的超驚悚價位。個人以為大可不必自己嚇自己,長久以來,匯率向來就是最難以預估的財經數據,因為匯率高低不單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或政策問題;經濟問題尚可預估,政治或政策問題就無從預估起了,但投資人不妨觀察離岸新台幣走勢作為參考。有媒體曾提到4月初就有對沖基金嘗試性「操作」新台幣,如圖1所示,4月初離岸新台幣確實有一波升幅,但是不是對沖基金所為?就不得而知了。

保險業基本面穩健

股價跌幅應為短期震盪

匯率向來是兩面刃,新台幣升值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而言,更是擔心對經濟的衝擊。

有媒體與法人預估,新台幣每升值1%,對晶圓代工廠的毛利率影響約0.3%~0.5%、半導體產業約0.4%~0.7%、電子下游0.1%~0.2%、網通產業0.5%~1%,傳產業也約在0.2%~0.4%之間(以上數據來源:5月5日經濟日報)。實際的影響還是要看該公司主要的出口對象,如果出口對象為美國企業,受影響自然較大,反之出口對象非美企業,受影響程度自然較小。此外,應留意該公司是否有做匯率避險,產業別倒不是關鍵。

金融業雖不做出口,卻也是這波匯率驟升的重災戶,尤其保險業者多持有大量的美元資產,這波新台幣狂升10%,保險業帳上等於就匯損了10%。再加上4月以來,股、債市也紛紛下跌,更讓許多保險業者帳上出現大幅虧損。不過這些業者是真的虧損?還是只是帳上數字(未實現損失)而已?

依金管會規定,台灣保險業者將於2026年起全面施行IFRS17(International FinancialReporting Standards,國際財務準則第17號公報),多數業者都已提前因應。IFRS 17中有3項重大變革將對保險業產生重大影響:

變革1》現行保險業收入於收取保費時認列,在扣除準備金及相關費用後認列利潤,但未來須排除儲蓄組成部分並逐期認列。

變革2》現行負債面採以「鎖定利率」(Lock——in)方式衡量,未來須以「現時利率」衡量。

變革3》現行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以「覆蓋法」(簡單來說就是只算已實現的,未實現的不算)認列損益,未來須用市價評價。總括來說,IFRS17對保險業的衝擊就是「損失要馬上認列,利益要逐期分攤」,這意謂只要股、債、匯任一市場有較大波動,保險業的財報就會很難看。

實際上,保險業者的投資多屬於長期持有,但為因應IFRS17必須以公允市價實時認列,導致一時間帳上很難看,但這多數都不會真的實現,這波的關稅與匯市震盪,對保險業者可說是無妄之災,股價受到拖累。

以基本面來說,保險業者其實相當強健。由於投資市場震盪,許多投資人轉而購買相對穩健的保險商品,讓許多業者今年以來保費收入大增。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4月整體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年增率高達44.2%,6大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與凱基人壽甚至成長超過50%以上(詳見表1)。外資法人很清楚這些問題,於是從4月底以來就一路大幅買進金融股,投資人不妨也多留意,擇優撿便宜。(本文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擔憂遭指匯率操縱,央行應對更謹慎!公股銀:新台幣「2字頭」將是新常態
靠保險轉嫁人生風險,可行嗎?達人分析:這項資產才是規避所有風險的解方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