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參院通過《GENIUS法案》、Circle成功IPO!學者直言穩定幣「監管淘汰賽」將到來

Knowing

發布於 06月19日13:10 • 採訪撰文:張詠晴

美國虛擬資產監管正式進入加速期。本週,美國參議院以 68 票對 30 票通過《GENIUS 法案》,為建立全國性穩定幣監管框架邁出歷史性一步。該法案一旦完成立法程序,將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金配置、審計揭露等設定具體規範,也被視為美國重塑全球加密金融領導地位的重要標誌。

GENIUS 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商須持有等值的高品質儲備資產,包括美元現金、受保銀行存款、短期國債與央行準備金,以達成 100% 儲備覆蓋,並強制執行每月儲備揭露、年度財報審計、凍結與銷毀錢包等合規措施。同時,該法案採聯邦與州並行的雙軌監管模式,為美國首次建立起穩定幣的金融基礎設施。美國為穩定幣制度建立明確規則,也可能成為推動美元與美債等資產需求的新槓桿機制,強化美國在國際數位金融秩序中的主導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政策訊號明確之際,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於本月初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引發市場熱議。該公司發行的 USDC 雖未超越 USDT 的市佔規模,但其 IPO 成功與股價飆升,除已部分實現穩定幣金融化的願景,也引發市場對「穩定幣戰國時代」來臨的想像。

對於這波政策與市場的雙重變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所長、新任比特幣及虛擬資產發展協會理事長徐珮菱,在接受《幣特財經》採訪時直言,Circle 的成功上市不僅是企業本身長期規劃的結果,更深刻地反映美國加密政策風向與監管戰略的變化。而這場「合法化的盛宴」,也可能正悄悄進入一場針對穩定幣發行商的「監管淘汰賽」。

川普加密政策催化市場樂觀,Circle成「政策受益者」

「Circle 的成功,與川普政府近期明確表態支持加密政策密切相關,」徐珮菱指出,「當前美國聯邦監管尚未完全定調之際,川普所釋出的友善訊號,正為市場注入信心,Circle 也因此成為此波政策風向下的首波受益者。」

她進一步分析:「在《GENIUS 法案》尚待完成立法程序的過渡期,Circle選擇提前上市,正是為了把握監管尚未落地前的彈性空間。未來一旦法案正式上路,穩定幣發行商將須面對更嚴格的資產儲備配置(如100%現金或短期美債)、高度財務透明度(如月度儲備揭露與年度審計),以及聯邦層級的全面合規要求,這將大幅提高產業的運營門檻與法遵成本。」

「換言之,Circle 雖然成功掛牌,但 IPO 僅是起點,真正的挑戰將在後面。」徐珮菱提醒。

不是每個人都能參加這場派對!穩定幣 IPO 熱將伴隨淘汰潮?

Circle 創下佳績後,市場關注是否將掀起穩定幣業者的IPO熱潮。徐珮菱認為,確實會有帶動作用,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參加這場派對」。

她指出,Circle 自 2011 年創立以來,一直積極強化合規架構,是極少數已獲得監理牌照、準備金配置透明的穩定幣公司。「Circle 是經過長期準備才等到 IPO 時機,其他想跟進的公司,若沒有監管執照、資訊揭露能力,恐怕會被這波浪潮反而淘汰。」

這也正是她所謂的「穩定幣監管淘汰賽」,即在政策逐漸明朗之際,若企業無法達成制度要求,將被排除於主流市場之外。

USDT為何不上市?徐珮菱點出關鍵:「不一定資訊不透明,但成本高昂」

相較之下,全球市佔率最高的穩定幣USDT 發行商Tether,其執行長Paolo Ardoino 一再強調「無意 IPO」。對此,徐珮菱分析:「這與 Tether 長期採取的私營運營策略有關,其評估上市所需的財務揭露與合規責任,可能認為成本過高、與公司靈活性不符,因而選擇維持現狀。」

她也指出:「不能以是否上市作為公司治理的唯一指標。Tether 近年也已強化儲備報告與透明度機制,但與公開上市公司相比,確實會承擔較少的公眾監管責任。是否選擇 IPO,仍須視公司戰略、市場角色與監理文化而定。」

台版穩定幣監管草案「切得太死」?她呼籲要有實驗空間

對全球而言,Circle 上市的意義在於「讓穩定幣發行正式進入制度化、合法化的金融體系中,」徐珮菱說,「這不僅對美國內部重要,也為其他國家提供政策參考範例。」

不過,她也強調,若其他國家想與像 Circle 這樣的合規業者合作,就必須思考「能不能跟得上對方的制度門檻」。「這就像是穩定幣版的『美元體系』擴張,若台灣未來發行自有穩定幣,要與這類公司連結、做跨境應用,就必須比照辦理。」

回到台灣,金管會於今年預告《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首度明確將穩定幣納入管理,規定其發行人須設立公司、配置準備金,且穩定幣僅能連結單一或多個法定貨幣,不得掛鉤黃金、加密資產或其他商品。

徐珮菱坦言:「台灣的監管設計起步雖重要,但這樣的定義切得太死,會大大限制創新空間。」她指出,國際間早已有許多穩定幣連結黃金、國債、加密資產,甚至是房地產等實體資產的做法,「如果台灣法規未開放這些設計,就與 DeFi 世界漸行漸遠。」

她呼籲,雖然台灣法規已有沙盒制度,但若連穩定幣的基本定義都已畫死,根本無法啟動創新實驗。「否則,台灣穩定幣的應用場景恐怕將限縮於境內,難以參與更具發展潛力的全球去中心化金融體系。」

穩定幣法制設計待明確 監理分工仍需協調

在制度設計上,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雖規定穩定幣發行需經金管會諮詢央行意見後決定,但目前仍未明確界定雙方的監理分工。徐珮菱表示:「隨著穩定幣的應用場景日益多元,未來在監理角色與權限配置上,可能需要進一步釐清與協調,以利制度長遠穩定運作。」

她指出,例如若穩定幣主要應用於支付流通,可能涉及貨幣政策或支付體系的關注;若設計結構較接近金融商品,則涉及資本市場或投資人保護等議題。她建議,台灣應預留足夠的政策彈性,讓監理架構能隨技術與市場演化調整,「如此方能支持產業創新,並強化台灣在區域穩定幣治理上的整體策略定位。」

我們真的需要穩定幣嗎?回歸台灣穩定幣的核心戰略

徐珮菱也進一步指出,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在推動穩定幣政策時,應重新思考其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相較於中國、阿聯、泰國等國積極佈局數位貨幣的跨境應用與區域支付橋接,台灣目前無論是數位新台幣或穩定幣政策,皆尚未明確規劃如何融入國際金融體系,或鏈接全球去中心化金融(DeFi)場景。

她強調,以京東近期申請多國穩定幣牌照為例,其初期聚焦 B2B 結算、長期布局品牌本地幣,顯示大型企業正以穩定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金融引擎。台灣應把握此一趨勢,思考如何透過穩定幣建立可出口的數位清算能力,讓本地企業在 Web3 時代具備參與全球商業網路與金融互操作的能力,避免在下一輪產業金融重構中缺席。

她強調,若穩定幣最終僅限於境內流通、作為數位支付的一環,則其政策價值與技術潛能將大幅受限。「我們必須思考,究竟希望透過穩定幣解決什麼問題、開拓什麼場景,而不只是單純推出一項監管框架或支付工具。」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