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如何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曾見證半導體榮景,宣明智再創下一個護國神山

商周.com

發布於 09月11日01:00 • 宣明智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回首過去40年,我投入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高科技產業領域,見證了這片土地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的蛻變。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讓我看到了無窮的潛力,同時也激發了我對其他領域的期待。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驕傲,這一點無庸置疑,我們擁有完整強大的產業鏈,也因為長年在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讓台灣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領先地位。

然而,只有一座護國神山仍不夠支撐整體經濟的穩健前行,全球局勢瞬息萬變,產業如果過於單一,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就少了轉圜的空間。

我深知唯有跨越單一產業的框架,培養多樣化的創新生態,才能讓台灣在全球舞台上更偉大,邁向更寬廣的未來,因此30多年來我陸續在聯電體系和負責的3家創投公司,扶植了數百家的新創公司,其中超過50家新創公司成功上市、上櫃。

我有幸親身參與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的歷程,那是一段令人振奮的輝煌時代。然而,當我站在巔峰回望,心中開始思索的,不再是如何延續既有的榮景,而是如何尋找下一個真正能為人類帶來長遠價值的新產業,一條值得我們重新投入熱情與信念的未來之路。我認為答案是醫學,特別是再生醫學、醫療器材與新藥開發這些能真正改善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領域

下一座護國神山——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

近年來在國際醫學領域上,台灣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像是疫情期間,台灣因應迅速、防疫有成,獲《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肯定,更被譽為「防疫模範生」;其次,台大醫院與台大生化所合作開發出腺病毒螢光檢測技術,能精確分析癌細胞DNA修復活性,研究成果刊登於《Cell Reports Medicine》等成就,都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實力,而每年的大學放榜,新聞媒體總會以各校錄取台大醫學系的人數來一較高下,有句諺語更直接說了:「第一賣冰、第二醫師」,顯然當醫生是許多家長對下一代的期待,也反映出社會民情對醫師這個職業的高度期待。

醫學系儼然是永不退燒的選擇,而台灣最卓越的人才也有很大的比例選擇往醫學領域發展,但關起門來細想,為何人才濟濟、底蘊深厚的台灣醫學界,卻沒有養成如同半導體、資通訊產業般完整、扎實且更具國際競爭實力的產業鏈呢?

我深思了這問題,發現其中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我們缺乏產業化的活動;
第二,缺乏「殺手級應用」來推動轉型。

為此,我決定開始探索醫學和生物科技的領域,找尋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的機會,不僅投資了許多公司,也接觸很多新技術,慢慢擘劃出心中對未來醫學的想像,花了20多年的時間、投入超過20億的資金,深耕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領域,我親眼看過無數治療案例,也看見臨床研究的成功與失敗,這段歷程比攻讀5個博士學位還精實、更務實!

細胞,決定我們能不能活得更久更好

人類正處於一場以「生命」為核心的新產業革命,而「老」這個字向來不是形容詞,而是明確的醫學現象,並且老化的關鍵就在幹細胞數量變少、體內細胞失去更新能力。人體從30歲開始,幹細胞便會逐年減少,當體內數量幾乎凋零時,就宣告全面邁向老化;同時,免疫細胞的活性與數量也會隨著年齡遞減,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逐漸降低,罹病風險不斷攀升,所以「老」與「病」總是如影隨形,讓身體陷入無法逆轉的惡性循環。

不可諱言的是,人勢必會老,但是否一定就得「又老又病」?人生的最後注定要纏綿病榻?帶病走向終點?這讓我更加有感而發:我們該問的不是能活多久,而是要問能健康多久、聰明多久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小單位,也是生命運作的根本,唯有掌握細胞,才能掌握延壽的可能。誰都無法擺脫細胞代謝的變化或青春流逝的焦慮,每個人都必須走上老化之路,我也在變老,也會擔心身體機能大不如前,但我漸漸明白,唯有深入了解造物者賦予細胞的力量,才能為人生開啟更多可能。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運行不息,生命亦當奮進不止,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有其運行的脈絡與規則,唯有主動與自然對話、學習與自身的細胞和平共處,才能在天地之間活得更久、更好、更有尊嚴。

見證生命的下一刻——宣捷幹細胞開啟醫學革命

我所期待的未來是,人類不再受限於生理機能的衰退與疾病的侵蝕,醫學有機會蛻變為每個人都能負擔的日常健康維護方式,人類將從被動的「修復醫學」進化為主動「增強醫學」,透過精準細胞工程與AI驅動的個人化治療,讓身體不僅能自我修復,還能適應環境變遷與壓力挑戰。

因此,我與具有中西醫資歷的兒子宣昶有創辦了宣捷生技與宣捷幹細胞,自2011年起就投身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創業便以開發幹細胞新藥為目標。走在前段的我們步履艱辛,從最初的摸索一路堅持,到成功開發出取得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預防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BPD)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1,以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AIS)、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與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UMC119-06,還有針對膝骨關節炎(KOA)與老人衰弱症(FS)的UMC119-06-05,3款新藥、針對6種適應症,解決過去醫學束手無策的難題。

走在前段班的宣捷終於交出好成績,然而,我們不是那種關起門悶著頭自己做獨門生意的公司。我一直相信,競爭能激發更大的進步,就像當初我在聯電時,看到競爭對手的動作頻頻,反而讓我們更有動力去衝刺、去創新。因此在幹細胞製藥領域,我希望打破傳統醫藥生技界的壁壘分明,打造出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航空母艦,讓更多人登艦才能擘畫出嘉惠眾人、普及大眾的醫療新局。

此外,我也希望透過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技術的純熟進步,顛覆現行的治療程序,為現今醫療難題提出解方,比如,價格高昂的免疫療法,往往是在病患試過其他治療無效,已經病入膏肓、氣若游絲了才允許使用,這時從患者本身取出細胞、加以培養再輸回體內對抗疾病,養出的細胞都是「弱兵」怎麼打仗?若是能早點開始治療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醫學與科學的研究難度很高,然而真正阻礙突破的,往往不是技術的極限,而是來自因循守舊的思維與不合時宜的法規枷鎖。面對這些不確定,多數人不敢成為先行者,寧願停留在安全地帶,等待別人先試探方向。我認為,真正的突破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勇敢「闖出來」的,正因這份信念,我選擇親身實踐、敢於嘗試。2012年4月2日,我以「神農嚐百草」的心情,首次使用幹細胞,內心難免懷抱著一絲科幻式的期待,完成後會變身成超人?還是會像綠巨人浩克般爆發驚人的力量?當然,現實中不可能發生漫威電影中才有的情節,不過當我完成療程,確實感覺到腦袋有種前所未有的清明與透澈,彷彿是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與具有中西醫資歷的兒子宣昶有創辦了宣捷生技與宣捷幹細胞。2013年於草創時期的宣捷合影。

你不必是醫師,也能療癒世界

我自認為頭腦算靈活、反應靈敏,做事效率高,不過用過幹細胞後,我發現大腦運作出現了「質的變化」。現在的我能同時處理很多事,可以兼顧宣捷生技、互貴興業與公信電子3家公司不同的需求與決策,也可以同時掌握抗癌國家隊、社會福利及社會議題等事務,彼此之間的切換毫不費力,「多工處理」不但不會讓我疲累,反而越做越有節奏感,即便中途被打斷,稍作停頓也能立刻接上思路,完全不需要重新暖機。

我自己很清楚,這種狀態並不是過去受教育或職場中就具備的能力,這應該就是幹細胞在幫我的腦子「升級」,若用電腦來舉例,就像是CPU升級了,運算速度加快,記憶力也提升,整體「知、記、算、通」都進化了。而且這並不是只有我個人的體會,臨床上也看到許多真實案例,不管是兒童受傷後的腦神經恢復,還是中風病患的改善,幹細胞對大腦確實有顯著的幫助

有趣的是,兩天後的4月4日,我在高爾夫球場上揮出了球友夢寐以求的一桿進洞,或許這就是幹細胞帶來的體能奇蹟吧?當然,誰也沒有答案。

我熱愛打高爾夫球,使用幹細胞或許維持了我的體能奇蹟,讓我繼續從事這項我熱愛的運動。我還曾經在使用幹細胞的兩天後,在高爾夫球場上揮出了一桿進洞!

親身嘗試幹細胞的經歷讓我更加堅定了方向。我非出身於醫界,拿掉了既有框架的束縛,更能直指白色巨塔內的盲點,用嶄新思維去迎戰疾病與衰老,這比穿上白袍當醫生、一個個治療病患要來得有不同的意義。

多年來我在半導體科技業領域裡,大夥兒追求的是打破物理極限延續摩爾定律,如今,我在生醫領域中試圖延展生命的深度與廣度。這本書談的是我投入生技研發領域的故事與啟發,我希望不僅能為讀者帶來與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相關的新知,也能讓更多人對醫學的未來充滿想像。

畢竟,無論是科技還是醫學,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奇蹟從來不是寄望在電影中的超級英雄,而是源自於人們的智慧與熱情,這才是持續推動世界向前的力量。

☛ 《先知幹細胞: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感動上市:博客來、誠品

書籍簡介

《先知幹細胞:從半導體到細胞產業,宣明智預見下一場生命的美麗新境界》
作者:宣明智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5/08/20

作者簡介

宣明智
宣捷集團創辦人

曾任
公信電子董事長
工研院電子所作業部及系統產品部經理
聯華電子總經理/董事長/榮譽副董事長
矽統科技/智原科技/友訊科技董事長

曾獲
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卓越成就獎/傑出行銷經理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資策會:傑出資訊人才
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傑出校友

參與推動台灣半導體、資通訊高科技產業四十年,擁有美國專利五十項。成立並擔任三間創投公司董事長,親身參與成立百餘家新創公司,其中超過五十家上市上櫃,並有豐富併購及重整經驗。

長年積極推動體育發展,支持科技公益協進會培育青年高爾夫選手,並於五年前成立「攻城獅」球隊,帶動台灣職籃發展。此外,近期積極關注電動車產業,協助政府及產業攜手大步向前。

十三年前投身生技產業,推動幹細胞研究,致力於推廣細胞醫學革命。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輝達落腳台北恐告吹?新壽說明4方案 北市府合意終止條件不合理

anue鉅亨網
02

聯電收盤跌1.02% 傳啟動供應鏈降價15%以上、公司不評論

經濟日報
03

女星買房圓夢2/北漂6次租屋練就精準眼光 林逸欣看第3間房果斷出手原因曝

鏡週刊
04

5步驟操作底部反轉的好股票

Smart智富月刊
05

女星買房圓夢1/靠自律定存插旗大安區房產 她吃到5年房市大紅利

鏡週刊
06

她想55歲提早退休、月領2萬退休金…44歲「投保45800逾5年」能達標?「關鍵公式」活越久領越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