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履歷丟再多也沒人理?3個LinkedIn曝光技巧,讓好工作反過來找你

商周.com

發布於 22小時前 • 王貞懿 編譯

你還在海投履歷嗎?如果是,你可能正在做一件最沒效率的事。

波士頓資深職涯顧問沃登(Emily Worden)直言:「十年前的就業市場簡單直接,現在則完全是場災難。」AI搶工作、企業精簡人力、大裁員潮,讓更多人搶更少職缺,連過去搶手的人才都找不到工作。

更糟的是,AI讓求職變得「太容易」,根據英國CV-Library調查,44%企業表示收到AI生成的求職申請暴增。人才機構TMP策略夥伴辛普森(Kelly Simpson)透露:「我們看到一個職位在短短2天內湧入300份申請。」

求職者「廣撒網」,讓30%企業抱怨申請品質低落,27%表示審查履歷更加耗時,甚至有四分之一招募人員開始主動忽略AI生成的申請。因此,學會聰明求職,比盲目投履歷更重要。

以下是她認為,在這個時代最適合的求職技能。

實戰技巧一:履歷投遞是最後一步,先做「關鍵字工程」

沃登顛覆傳統觀念:「投遞履歷應該是求職的最後一步。」她發現最容易碰壁的是「什麼都會一點」的人,缺乏明確定位。

具體操作法:

  • 蒐集目標職位描述:找3-5個心儀職缺的工作內容,提取關鍵字和用詞。
  • 植入關鍵字:將這些關鍵字直接放入LinkedIn標題、技能清單和履歷要點。
  • 具體化描述:如企業重視「跨部門協作」,就寫「主導跨部門協作專案,整合行銷、業務、產品三部門資源,提升專案效率30%」。

實戰技巧二:人脈比履歷更重要,「精準社交」勝過海投

「寧可發送100封人脈拓展訊息,也不要投遞100份工作申請,」沃登強調。原因很現實:招募人員人手不足,能過關的通常是有推薦、有關係,或職缺發布幾小時內就投遞的人。

擴大人脈圈的三步驟:

  • 找共同點:同學校、同地區、同組織,用LinkedIn篩選功能。
  • 問具體問題:避免「想聊15分鐘」,改問「我看到你考取了PMP證照,正在考慮,你會推薦嗎?」。
  • 擴大接觸面:別只找同行,房仲、髮型師、募款人員、社區領袖都是「人脈王」。

實戰技巧三:LinkedIn演算法攻略,讓機會主動找上門

LinkedIn已成求職新戰場,演算法獎勵兩種行為:分享知識和互動參與。因此,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與人建立連結。

  • 製作意見領袖、行業專家追蹤表:列出該領域重要人物,定期追蹤他們動態。
  • 評論比發文更重要:在意見領袖、行業專家的貼文下留言,這是最低門檻的曝光方式。要注意的是,你該提供具體見解而非「+1」、「同意」,例如「我在OO公司也遇過類似挑戰,我們的解法是…,效果不錯」。
  • 互動後建立連結:有人回覆你的評論時,主動發訊息建立關係。如:「謝謝你深具洞察力的評論,我希望擴展在○○領域的人脈網絡,不知道能否與你建立連結?」。

適時休息,保護求職續航力

沃登觀察到許多求職者「悲傷、挫敗,害怕再也找不到工作」,她強調:「問題不在你,是市場太競爭。」因此設定固定求職時段很重要,其他時間專心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同時建議記錄每個小進展,像是「今天得到了回覆」或「擴展了人脈」,累積成就感。

在AI當道、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傳統「大量投履歷」策略已失效。精準定位、經營人脈、善用平台,才能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Startups Magazine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人際相關文章

01

李瓊淑專欄|想贏得主管信任,不是靠「討好」!先要求自己做到3件事

Cheers 快樂工作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