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無人計程車大戰開打!Uber對決特斯拉Cybercab,誰將稱霸?

商周.com

發布於 01月15日01:00 • 陳育晟 編譯

無人計程車時代即將到來,究竟是掌握電池技術和創新設計的特斯拉,還是共享汽車平台Uber會成為贏家?

2024年10月,Uber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卻一路走跌。《財星》(Fortune)分析,主因是特斯拉發表無人計程車Cybercab極具前瞻性的願景,市場雖然多半抱持疑慮,卻引發Uber股票拋售潮,股價迄今跌幅約3成。

投資銀行顧問公司艾維克(Evercore)分析師瑪哈尼(Mark Mahaney)卻認為,Uber作為「終極共乘需求整合者」,將自無人計程車獲益,也將成為無人駕駛技術的贏家。

事實上,Uber曾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自己的無人車,但在疫情期間卻喊停,並出售無人車部門,轉而成為其他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技術營運平台。

Uber攻無人車營運平台

聯手美中新創、每筆無人計程車訂單都能賺

去年下半年,Uber在美國就宣布超過5項無人計程車合作夥伴關係,並和無人車公司Waymo達成協議,允許奧斯汀、亞特蘭大地區用戶,用Uber應用程式可叫Waymo的無人計程車,Waymo在其他城市並不和Uber合作,而是運作獨立的應用程式。

此外,Uber也和中國新創文遠知行(WeRide)、美國的Motional、Cruise合作,希望能成為全球營運無人車的中介平台。

《華爾街日報》分析,藉由此合作,Uber可從每一筆無人計程車預訂中抽成,而無人車公司不用宣傳、建置昂貴的基礎設施,即可接觸Uber的千萬用戶。

Uber也正改善應用程式功能,讓用戶使用手機就能開啟無人車車輛行李箱,或是按喇叭就能找到車輛,同時也建設維護高科技計程車的基礎設施,培訓人員處理無人計程車的客服,並具有維修車上鏡頭、雷達等高科技裝置的技能。

Uber全球行動業務資深副總裁麥唐納(Andrew McDonald)表示,這種細緻入微的工作,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不是按下開關就可辦到。

即便無人計程車尚未在商業上證明可行,但《華爾街日報》指出,共享汽車巨頭押注在此領域,使無人車公司願意加入平台,也避免車輛閒置風險,並讓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同此項技術。

市調公司YipitData數據顯示,2023年8月Waymo的無人車僅載運不到2萬人,但2024年同期,搭乘人數卻已達50萬人,成長逾20倍。另一家共享汽車平台Lyft執行長瑞許(David Risher)觀察,無人車正因其新穎程度、高端體驗,擴大整體共享汽車市場。

傳統計程車不會很快消失!

UberCEO:拚十年內一半行程由無人車完成

但無人計程車時代還沒那麼快到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指出,Cybercab的量產時間會在2027年以前。

而Uber執行長科斯羅沙希(Dara Khosrowshahi)則表示,可能需要十年時間,才會讓全美Uber平台的一半行程由無人計程車完成。換言之,傳統計程車不會很快消失,未來交通可能由傳統計程車、無人車分庭抗禮。

隨著電動計程車市場越來越熱,特斯拉和Uber間競爭的煙硝味也更濃。馬斯克不諱言,他的願景就是讓人們可用無人車打造自己的個人車隊,和Uber等共享汽車平台競爭。

《財星》分析,Uber股價可能在2025年迎來強勢反彈。是否能成真,還得看Uber與合作夥伴的生態系進展,以及馬斯克和特斯拉如何繼續出招。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yahoo!financetheverge.com《衛報》
核稿編輯:楊少強
責任編輯:林思妍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輝達落腳台北恐告吹?新壽說明4方案 北市府合意終止條件不合理

anue鉅亨網
02

聯電收盤跌1.02% 傳啟動供應鏈降價15%以上、公司不評論

經濟日報
03

女星買房圓夢2/北漂6次租屋練就精準眼光 林逸欣看第3間房果斷出手原因曝

鏡週刊
04

5步驟操作底部反轉的好股票

Smart智富月刊
05

女星買房圓夢1/靠自律定存插旗大安區房產 她吃到5年房市大紅利

鏡週刊
06

她想55歲提早退休、月領2萬退休金…44歲「投保45800逾5年」能達標?「關鍵公式」活越久領越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