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張瑞雄專欄】數位社會首重資料治理

Knowing

發布於 06月30日02:25 • 專欄作家張瑞雄

在數位經濟日益壯大的今日,資料治理成為一項影響國家競爭力、企業創新力與公民權益保障的關鍵議題。在全球資料治理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亟需重新思考資料治理的價值觀基礎與制度設計,以確保技術創新不以犧牲人權與社會信任為代價。

英國最近通過《資料使用與存取法案》(Data Use and Access Bill),此次修法的核心訴求在於「鬆綁管制、促進數據流通、刺激經濟效益」。政府宣稱,該法案未來十年可為英國創造高達一千億英鎊的經濟產值。但批評者指出,法案在推進資料共享之際,卻未設立足夠的防火牆來保護公民資料,特別是在AI與生成式演算法快速演化的當下,相關的著作權、資訊倫理、資料原則等問題均未被妥善納入討論。

在此同時,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亦陸續提出新的資料治理架構。例如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FAD)發布的《資料治理政策》,強調資料治理應「以人為本」,確保資料使用過程中符合公共利益,並避免對弱勢社群造成傷害。此政策將資料治理層級劃分為策略、戰術與操作三層,並明確界定資料角色與責任,提供跨部門協作的具體指南。此外政策還導入比例原則,避免過度蒐集不必要的資料,減輕基層負擔,凸顯資料治理與行政正義之間的連結。

資料的治理不應只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事,而是每一個數據來源者,都有權決定資料如何被使用、由誰使用、在何種條件下使用。尤其在AI大量仰賴全球資料資源的背景下,具有深遠的倫理意義。

當前全球資料治理面臨很多的挑戰,首先是資料碎片化與「影子IT」現象的擴散,使企業難以掌握全貌。其次是跨境資料傳輸涉及多重法律框架,如歐盟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加州CCPA(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等,形成合規障礙。第三是人才不足亦限制了資料治理的有效落實,有報告指出高達八成企業難以招募具資料治理專業的工作者。但最根本的問題則是資料價值分配的不平等,資料使用者與資料產出者之間常處於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形成所謂「資料殖民主義」。

面對上述困境,資料治理的出路不應只是科技解方或制度補丁,而是一場價值觀的重塑與社會共識的重建。若缺乏公共辯論與民主程序,資料政策將淪為強者書寫的規則,忽視資料背後的個人尊嚴與社會脈絡。唯有透過跨層級協作、以人為本的政策設計與社群參與的制度安排,才能建立一套兼具效率、正義與彈性的資料治理模式。

對於台灣而言,亦可從這些國際經驗中汲取養分。當前我國雖已著手推動《個資法》修法,並成立數位發展部試圖整合治理體系,但在面對AI大模型、跨境資料流與本土資料保護等議題上,仍缺乏整合性規劃。政府應儘速建立國家層級的資料治理架構,結合公私部門、學研機構與公民社會,發展以民主、永續與創新為核心的資料治理藍圖。

在資料成為現代社會新型資本與控制工具的當下,如何治理它,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數位生活方式。資料治理,不只是技術問題,也是一項關乎民主、公平與社會信任的公共事務。我們不能再以技術中立為藉口逃避價值選擇,因為資料本身沒有意識,但使用它的人有。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5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