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股市屢創新高,該續抱還是先賣掉賺一波?小車的存股心法:漲高時就吃一口棉花糖

Smart智富月刊

發布於 2天前 • 小車X存股實驗 更新時間:2025-09-19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最近大盤屢創新高,連帶台積電及台美股市值型ETF也跟著水漲船高。很多人都覺得要「居高思危」,趕緊趁創新高時獲利了結,省得崩盤後落得紙上富貴一場。

然而,獲利了結之後,大筆金錢又該放在何處呢?假設台美的大盤趨勢長期向上,此時將資產從股市抽離,豈不是要錯過未來趨勢向上的機會?

小車也有過這樣的心理糾結,漲高時費盡心思忍住不賣,崩跌時便會扼腕自己怎麼沒在高點時賣一些?可是若在自以為的高點獲利了結,又會在標的創下一個新高時,懊惱自己為何當初要將資產賣出。

漲高時就偷吃一口糖

因此我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漲高時就偷吃一口糖。

還記得小車談過蟋蟀與螞蟻的故事嗎?炎炎夏日,螞蟻們辛勤地將一批批食物搬回巢穴儲存,以備過冬。蚱蜢卻在一旁不以為然,覺得要享受當下。冬日來臨,ㄧ如大家熟知的結局,螞蟻們在巢穴裡有充足的食物過冬,至於蚱蜢只能在凜冽的寒風之中,飢餓而亡。

這個故事大家都歌頌螞蟻的辛勤、並將蚱蜢的懶惰引以為戒,不過小車認為螞蟻跟蚱蜢都太極端了。若螞蟻在辛勤工作之餘,偶爾停下腳步,偷嚐一口搬運的甜食,也許工作進度慢了些,但儲存糧食的大方向不變。

如此既享受到當下的美好,冬天的糧食也不虞匱乏,兩全齊美不是更好嗎?

回到股市,小車的做法就是「漲高時就偷吃一點糖」。

大家都知道市值型標的股息不是重點,長期趨勢向上的價差才重要。

不過困難的地方在於股價不是一路直線向上,而是有許多上下震盪曲折。如何在這些漲跌曲折間,少些懊惱、焦慮、患得患失?我選擇在標的創新高時偷吃一點糖,也就是賣一點零股。

大家須留意的重點除了「偷吃」之外,還有「一點」。假設螞蟻搬了100顆糖,偷吃了其中1顆,對於整體來說不過九牛一毛,在心理上卻能得到犒賞,辛勤有了回報也會增強走下去的動力。

小車「一點」的定義是,賣該檔股數的1/300~1/500,如持有2萬股賣約40股~60股,持有2,000股賣約4股~6股,賣的目的只為激勵自己可以走得更遠,與資產配置無關。

賣出所得可以拿去買相對低檔的股票,或是將錢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可以存起來
當成股災加碼金。

有時候需要適時放過自己

蘇軾在〈記遊松風亭〉一文中曾分享一次自己爬山的體悟。

被貶惠州的他,有一天去郊外散步爬山,走著走著感到腿痠疲乏,很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抬頭望向想要抵達的松風亭,還遠在高處。心想亭子這麼高,我還要爬多久才能上去休息呢?過了一會兒,忽然對自己說:「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這裡又有什麼不能休息的呢?)

於是心情一下子放鬆了,宛如掛在魚鉤上的魚,忽然脫鉤得到解脫。

如果人們能領悟到放下執念的道理,即便遇到生死攸關的緊急情況,還是可以輕鬆坦然面對。

人有時候需要放過自己,不要非得存到1,000萬、2,000萬、3,000萬…,或是財務自由了才能好好享受或放鬆,這樣的心態太過緊繃,就像橡皮筋繃久了容易斷,工作追求勞逸結合,投資也是。

累了時,就想想蘇軾這句「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偷吃一口糖犒賞辛勞的自己吧!

本文獲「小車X存股實驗」授權轉載,原文:存股小語 65:漲高時,就偷吃一口糖

延伸閱讀
投資資金全部拿去存高績效的大盤ETF,長期報酬更亮眼?存股達人這樣分析
明知長期買賺更多,為什麼不All in存0050就好?存股達人小車直指2大投資盲點

小檔案ˍ小車 x 存股實驗

平凡上班族,存股經驗9年,分享我的存股心得與成長。運用閒錢及股利持續投入,打造足以支付房貸的股利現金流。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