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大推鍛鍊大腿「股四頭肌」的20個最佳動作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Women's Health Taiwan, Andi Breitowich、Talene Appleton, NASM-CPT、Pauline ChenPHOTO CREDIT: Justin Steele for Women's Health
[table-of-contents title=''][/table-of-contents]
[preview-blocker][/preview-blocker]
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但其實你的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幾乎在所有動作中都在工作:每次坐下、站起、邁步、衝刺時,它們都功不可沒。這組強大的肌肉對力量、平衡以及預防受傷至關重要。因此,把股四頭肌訓練納入日常運動,是建立下半身力量和維持長期活動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當你走路、從椅子上站起、爬樓梯、跳躍、跑步或踢腿時,股四頭肌都在發力。」健身教練 Kristina Earnest(CPT)表示。這組肌肉能伸直膝蓋、穩定關節,幫助你行動自如、維持獨立生活能力。
如果你想活動雙腿肌肉、打造強健平衡的下半身,那麼不妨試試這 20 個針對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訓練吧!這組訓練對任何健身程度的人都適用,一定能結實地鍛鍊到股四頭肌!
小挑戰:想讓任何深蹲變化更有難度的話,可以放慢動作節奏(增加肌肉受力時間)、加入跳躍動作提升爆發力,或使用啞鈴、壺鈴增加阻力。
專家介紹:Kristina Earnest,CPT,擁有十多年帶領飛輪與力量訓練課程經驗,並創辦「Kristina Earnest On Demand」;Colette Nguyen,CPT,是 Soho Strength Lab 的私人教練與團體健身教練。
不只是練腹肌!專家教6分鐘高效「深層核心訓練」,拯救駝背、強化骨盆底肌
健身時「叫出聲」更有效?最新研究證實:可提升力量、核心更穩,還有「這些」好處
股四頭肌訓練的好處
- 打造強大腿部力量:股四頭肌是全身最大、最有力的肌肉群之一,訓練它們能全面提升腿部力量,幫助你完成深蹲、弓步、腿推等需要腿部推力的動作。
- 支撐膝蓋健康與關節穩定性:股四頭肌是膝蓋周圍的主要肌肉群,強壯的股四頭肌能預防受傷,並為膝蓋提供支撐,讓它面對滑雪、衝浪或網球等高動態活動時能更好的發揮。
- 改善全身體態與組成:由於股四頭肌是大肌群,訓練它們能顯著增加全身肌肉量,並在運動時消耗更多能量,促進減脂與增肌。
- 增強運動表現與訓練多樣性:無論是不同方向的動作、等長靜止(isometric hold)、負重或自重訓練,股四頭肌都有多種方式可以鍛鍊,不會缺乏變化。像跑步、跳躍、滑雪、網球等活動,也都高度依賴股四頭肌的力量。
如何將股四頭肌訓練融入日常
首先,訓練頻率取決於你的目標與當前健身水平,專家建議每週 1~2 次,且每次之間至少間隔 3 天休息,以便充分恢復。
在安排上,可以把股四頭肌訓練加入下半身鍛鍊的一環,因為它們是下半身肌肉系統的重要部分。
對初學者來說,可先從等長靜止訓練開始(如分腿蹲等長停留、深蹲等長停留、熊式平板撐),以建立肌耐力、穩定性與基礎力量。當你準備好進階時,可嘗試更複雜的深蹲、弓步變化,並增加組數與次數。
專家建議:將股四頭肌訓練與柔軟度訓練結合,透過泡沫軸放鬆與伸展來輔助力量訓練,能維持膝蓋活動度並促進恢復。
健身教練推薦的 20 個股四頭肌訓練動作
時間:20 分 | 器材:跳箱或踏步平台、壺鈴或啞鈴、彈力帶 | 主要鍛鍊部位:股四頭肌、下半身
訓練說明:從下列動作中選擇 4~5 個,每個動作完成指定次數,休息 15 秒,再進行下一個動作。全部動作完成後休息 1 分鐘,然後再重複 2 次,共完成 3 組。
1. 深蹲
效果:經典的下半身動作,模仿各種日常動作,能鍛鍊包括股四頭肌在內的所有主要腿部肌群。
做法:
-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平行,雙手放於身側。
- 收緊核心,臀部向後推(像坐椅子一樣),同時雙臂向前伸,直到雙手在胸前交握。保持上身挺直、脊椎中立,膝蓋向外推,雙腳平均分配重量。
- 當大腿與地面平行時,透過腳跟發力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想加強挑戰,可將下蹲的過程放慢至 3 秒完成。
2. 單腿箱式深蹲
效果:如果還沒準備好做完整的單腿深蹲(Pistol Squat),這是很好的入門動作,可加強單腿力量和平衡能力。
做法:
- 背對跳箱(或椅子)站立,重心在左腳,右腳懸空,雙手放於身側。
- 收緊核心,左膝彎曲,臀部向後推,單腿下蹲直到臀部輕觸箱面,同時雙臂向前伸直,右腳稍微向前伸以保持平衡。
- 臀部輕觸箱面後,左腳發力站回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如需穩定,可讓右腳跟在動作過程中輕放地面。
3. 踏步上台
效果:不論是健行還是爬樓梯,這個功能性動作都能建立股四頭肌力量,應對各種日常活動。
做法:
- 面對跳箱或其他穩固的高台站立,雙手放於腰間。收緊核心,左腳踏上平台。
- 左腳用力伸直站起,同時右膝抬高至臀部高度(膝蓋呈 90 度),並保持平衡。
- 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保持上身盡量挺直,避免用甩動或後腳推力來借力。
4. 分腿蹲
效果:是單腿訓練的絕佳入門動作,能讓前腿的股四頭肌更用力。
做法:
- 右腳在前、左腳在後站立(如同站在鐵軌上),雙手放於腰間。雙腿保持伸直,後腳腳跟抬起。
- 收緊核心,保持上身挺直,雙膝彎曲下降,直到後膝接近地面或輕觸地面。
- 前腳發力伸直雙腿,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動作過程中保持前膝向外推,讓臀外側肌肉持續啟動,並保持髖部平行。
5. 跳躍深蹲
效果:這個爆發力版本的深蹲能加倍挑戰股四頭肌,並提升心率。
做法:
-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大腿與地面平行,上身挺直,雙手在胸前交握。
- 下蹲至大腿至少與地面平行,然後雙腳發力跳起,同時雙臂向後擺動。
- 落地時回到深蹲姿勢。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落地時保持核心收緊、輕柔著地,避免對下背部造成壓力。
6. 保加利亞分腿蹲
[inline-blocker-embed][/inline-blocker-embed]
效果:這個單腿訓練能讓工作腿承受更多負荷,同時挑戰你的平衡能力。
做法:
- 站立,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左腳腳背放在跳箱或平台上。雙手放於腰間,或雙手各握一個啞鈴增加挑戰。
- 重心放在右腳,收緊核心,保持上身挺直,雙膝彎曲下蹲,直到後膝接近地面或輕觸地面。
- 右腳發力伸直雙腿,回到起始位置。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動作中保持前膝向外推,並確保髖部平行。
7. 分腿蹲等長停留
效果:等長訓練能讓肌肉在全程保持張力,有助於提升肌耐力。
做法:
- 單膝跪地,右腳腳尖扣地,雙膝皆呈 90 度。
- 將右膝抬離地面 2~5 公分,保持上身直立並收緊核心。
- 每側停留 30 秒,然後進行下一個動作。
8. 酒杯式深蹲
效果:這個動作讓你在深蹲時更舒適地加上負重,同時也能鍛鍊背部與核心。
做法:
- 以雙手握持壺鈴(或啞鈴的一端)放於胸前高度,手肘彎曲並貼近身體兩側。
- 雙腳與肩同寬,腳尖略微朝外。收緊核心,臀部向後推下蹲,保持胸口朝前、脊椎中立,膝蓋向外推,重量平均分佈於雙腳。
- 當大腿與地面平行時,雙腳發力回到起始位置。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全程保持腳跟著地。
9. 反向弓步
效果:適合初學者的弓步動作,能加強單腿力量,打造平衡的下半身。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各握啞鈴放於身側(初學可不使用負重)。
- 收緊核心,右腳向後跨一大步。
- 保持前膝與前腳對齊,雙腿彎曲直到後膝輕觸髖部正下方的地面。(若不使用負重,可同時將雙手彎曲至胸前交握。)
- 雙腳發力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保持核心收緊,避免下背部受壓。
10. 屈膝弓步
效果:除了鍛鍊股四頭肌,這個弓步變化對內側大腿與臀部外側的刺激更強。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左腳向後跨大步,並跨到右腳後方。
- 彎曲雙膝並降低臀部,直到右大腿幾乎與地面平行。保持上身直立,髖部與肩膀盡量保持正對前方。
- 回到站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動作中保持前膝向外推,啟動臀中肌。沒有彈力帶也沒關係,雙手於胸前交握即可。
11. 深蹲行走
效果:在變換高度的同時保持胸部挺直、脊椎延伸,需要核心高度參與,因此同時能加強腹肌訓練。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交叉放在胸前。
- 慢慢將臀部向後下坐至半蹲姿勢。
- 保持臀部穩定,右膝先跪下觸地,再換左膝。
- 右腳先向前踏回半蹲位置,再換左腳,回到半蹲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保持動作緩慢可控,避免用慣性從跪姿起身。
12. 手槍深蹲
效果:除了訓練單腿力量,也能挑戰動態平衡。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抬起右腿,同時臀部向後坐、左膝彎曲,盡量降低身體,保持上身直立。
- 雙手可在胸前或向兩側伸展以維持平衡。
- 透過左腳腳跟發力站起,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每側做 5~10 次。
專家小提醒:可先用 TRX 懸吊帶輔助,等力量足夠後再嘗試無輔助版本。
13. 等長深蹲
效果:看似簡單的等長訓練,其實對燃燒腿部肌肉非常有效果。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放在身側。收緊核心,臀部向後推下蹲,同時雙臂向前伸、雙手在胸前交握。
- 當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停住,保持 30 秒。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想加強挑戰,可在胸前持壺鈴(酒杯式握法)。
14. 背負式深蹲
效果:這個版本能大幅增加負重上限,可使用最重的啞鈴或槓鈴,測試股四頭肌的實力。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握啞鈴放在頸後肩上。
- 收緊核心,臀部向後推,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
- 雙腳發力回到起始姿勢。
- 這算 1 次,共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若嘗試槓鈴版本,先用空槓熟悉動作模式。
15. 側弓步
效果:這種弓步動作在側向平面挑戰腿部力量與活動度,除了臀肌與腿後肌群,還能刺激股四頭肌的內外側,增強膝蓋側向穩定性。
做法:
-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
- 右腳向側跨大步,右膝彎曲、臀部向後推下蹲至右膝呈 90 度,左腿伸直,上身微微前傾。
- 透過右腳腳跟發力回到起始姿勢,再換左側重複。
- 這算 1 次,每側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常見錯誤是跨步過大,可先從小步開始,逐漸調整到最舒適的寬度。
16. 滑冰步
效果: 這個增強式訓練包含跳躍與側向快速變換方向,有助於提升下半身力量與整體運動表現。
做法:
-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
- 向右跳,落地時將左腿交叉在右腿後方,右膝微彎,左腳尖輕點地面。
- 快速向左跳,換邊重複動作。
- 連續交替 30 秒,然後進入下一個動作。
專家小提醒: Nguyen 建議先以放鬆但穩定的節奏開始,逐漸在可承受範圍內加快速度。
17. 行走弓步
效果: 行走弓步在向前移動的同時,能挑戰股四頭肌的耐力與爆發力,並透過放鬆髖部與腿後肌群改善活動度、平衡與姿勢。
做法:
- 站立,雙手於胸前交握,雙腳與肩同寬。(進階版本:雙手持啞鈴)
-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保持上半身挺直。
- 雙膝彎曲,降低身體至兩膝均呈 90 度角。
- 以右腳用力推地,再向前跨步,換左腳成同樣姿勢,就像在「走路」。算作 1 次,左右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 Nguyen 建議保持平穩節奏並專注於輕柔落地。
18. 前弓步
效果: 這是經典反向弓步的升級版,因為它需要不同的力量輸出來改變方向,並同時鍛鍊股四頭肌、小腿、腿後肌群與臀部。
做法:
-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於身側並持啞鈴。
-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雙膝彎曲至 90 度,同時雙手於身前交握。
- 以右腳跟用力推回站立位置。算作 1 次,左右各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 Nguyen 建議保持核心收緊與穩固,以確保穩定性。
19. 立定跳遠
效果: 這個中級增強式訓練不僅能強化股四頭肌與臀部,還能提升爆發力與應對高衝擊落地的能力。
做法:
-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
- 臀部向後收,隨即有控制地向前跳躍。
- 儘可能(在安全範圍內)落在距起點最遠的位置。算作 1 次,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 Nguyen 建議落地時膝蓋保持微彎以緩衝衝擊,先從較短且可控制的距離開始,隨著力量與熟悉度增加再逐步加大跳躍距離。
20. 熊爬
效果: 這個自體重量地面動作能同時鍛鍊股四頭肌、核心與肩膀,加快速度還能帶來心肺訓練效果。
做法:
- 從熊式平板支撐開始,肩膀位於手腕正上方,臀部位於膝蓋正上方,膝蓋離地幾公分懸空。
- 保持臀部穩定、頭部與尾骨呈一直線,膝蓋離地,慢慢讓對側的手與腳向前一步。
- 另一側手腳跟著向前,總共向前爬 4 步。
- 反向動作往後退回起點。算作 1 次,做 10 次。
專家小提醒: Nguyen 建議如果容易忘記哪隻手腳要同時動,可以想像自己正在爬梯子。
股四頭肌的解剖結構
正如其名,股四頭肌由以下四塊肌肉組成,Nguyen 表示。這四塊肌肉的肌腹都位於大腿前側,並透過股四頭肌肌腱連接到髕骨,主要負責膝關節伸展。
- 股直肌(Rectus Femoris):位於中間、最靠近皮膚的一頭;由於跨過髖關節,也協助髖關節屈曲。
- 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最外側的一頭,也是四者中最大的一塊,是膝關節伸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 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最內側的一頭,幫助穩定髕骨,特別是在做深蹲或弓步時。
- 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位於股直肌之下,位置較深,但對於純粹的膝伸展力量至關重要。
最有效的股四頭肌訓練是什麼?
「後深蹲(Back Squat)無疑是建立股四頭肌力量、爆發力與肌肉量最有效的動作。」Earnest 說。它能同時訓練股四頭肌四塊肌肉,並可藉由增加重量進行漸進超負荷,這對於增強力量與肌肉量至關重要。
不做深蹲也能強化股四頭肌嗎?
當然可以。Earnest 表示:「行走弓步、登階(Step-ups)、分腿深蹲都能有效訓練股四頭肌,而且不需要深蹲架。」更棒的是,這些動作還能以全新的方式挑戰你的穩定性和平衡感。
心肺運動對股四頭肌也有鍛鍊效果,像是跑步、騎腳踏車、爬樓梯、踢拳等都會大量運動到股四頭肌,尤其是當你增加阻力或強度時效果更明顯。
造成股四頭肌無力的原因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久坐」。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工作、開車,甚至窩在沙發上,都會降低腿部肌肉的活動率。Earnest 指出,股四頭肌無力的話容易出現慢性膝蓋疼痛,甚至連日常動作都感到吃力。出現這些情況的話就是提醒你該好好訓練股四頭肌做力量的信號。
怎麼讓股四頭肌更強壯?
有技巧且持之以恆地訓練。Earnest 建議每週安排 1–2 次著重在下半身的健身、肌力訓練,結合自重與負重動作,就能帶來巨大改變。「這能讓肌肉有時間恢復與重啟,確保在下一次訓練時能發揮最大效果。」
COPYRIGHT: Hearst Owned
PHOTO CREDIT: Women's Health TW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時髦女子必知!美力大小事一次看
立即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 運動前拉筋還不夠?想不受傷,專業教練揭健身人都該知道的4件事:「這訓練」一定要先做
- 想強化肌力健身教練大推「1動作」在家就能練
- 健身新手規劃「重訓」請把握3重點:頻率、項目、組數,教練推薦6個健身新手的重訓動作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