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張瑞雄專欄】人工智慧的未來爭議

Knowing

發布於 16小時前 • 張瑞雄 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當人類社會走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中段,人工智慧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課題,而是實實在在滲透進生活、產業、政治與國際秩序的力量。從企業構建超大資料中心的雄心,到年輕世代在交友、學習與就業上的不安與期待,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類文明的進程。究竟這是一場人類智慧的延伸,還是通往不可控未來的門徑?答案並不明朗。

從2025年的「笨拙代理人」到未來的「超智慧」,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能自主產生研究突破的系統。企業將數十萬個模型同時運行,創造相當於數萬名工程師的勞動力,演算法進步的速度以倍數計算,遠超任何人類團隊能企及的節奏。這種「加速中的加速」不僅讓研究走向質變,也帶來國際間的軍備競賽焦慮。當中國透過滲透與竊取試圖縮小差距,美國則以國安為名強化晶片出口管制,雙方的對抗宛如冷戰的翻版。AI被視為未來國力的核心資產,超越核子科技的戰略價值。

但AI帶來機會也伴隨極大風險,一方面AI是無聲的編輯,幫助新手記者修飾文稿;是設計師的助理,加速建築構想的呈現;甚至是學生學習時的資料搜尋助手。另一方面,AI 生成的假訊息正迅速擴散,助長仇恨與歧視;AI 的能耗與碳排令人擔憂;而在情感層面,它甚至滲入交友與人際互動,使真實與虛構的界線模糊。這種矛盾的經驗,正是世代處境的縮影,既無法拒絕AI的潮流,又不得不質疑它對生活品質與社會真實性的衝擊。

AI的發展呈現出三個核心的矛盾,第一是「效率與風險」的矛盾。AI 無疑能加速科學研究、提升生產力,甚至推動經濟繁榮,但其被濫用於網攻、生化武器設計或大規模監控的可能,同樣真實存在。第二是「民主與集中」的矛盾,當美中兩強將演算法視為戰略武器並加速集中化運作,社會大眾卻更擔憂AI會否加劇資訊不平等,使掌握算力與資料者壟斷未來。第三則是「人性與依賴」的矛盾,人類在交友、學習與創作過程中已與AI共生,但他們同時害怕失去自我,擔心在便利背後,真實的思考與情感逐漸被稀釋。

這些矛盾提示我們,AI 的未來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是治理與價值選擇的辯證。若任由演算法競速主導,人類可能陷入安全與倫理的邊緣。若全面抗拒,我們又將錯失一場可能帶來醫療突破、能源革新與教育普及的契機。因此關鍵在於能否建構有效的規範與公共討論機制,使技術發展與社會價值形成正向互動。

事實上,這樣的公共討論正在發酵。當美國政府思考是否要將 AI 研發視為與核武同等的管制對象,國際社會也浮現「AI 軍備管制條約」的構想。雖然實踐難度極高,但至少顯示出人類意識到AI的進步可能突破文明承受的臨界點。同時環保學者呼籲AI產業必須揭露能耗數據,並發展更節能的處理器與冷卻技術,以免數千個資料中心成為全球氣候變遷的殺手。教育領域則必須培養學生不僅會使用AI,更要學會辨識其偏差與侷限,確保下一代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AI的未來不是單純的好或壞,而是一場與人性共舞的考驗。它可以是醫療奇蹟的催化劑,也可能是資訊戰爭的導火線;它可以幫助年輕人找到創造的自信,也可能侵蝕他們對真實的把握。面對這樣的禍福相倚,我們不能只問「AI會帶來什麼」,而更應問「我們要讓AI成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演算法本身,而在於人類能否建立透明、負責與包容的治理框架。唯有如此,AI 才可能真正成為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力量,而不是拖向未知深淵的潘朵拉盒子。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51年老牌「半導體材料大廠」倒閉!關稅重災第一槍?從半世紀榮光到黯然熄燈:台灣製造業隱憂浮現

今周刊
02

鴻海軟銀將攜手打造資料中心設備 布局星際之門計畫

路透社
03

100%全日系用料!電競品牌EPONTEC電源登台

NOW電玩
04

澳洲監管單位控Google搜尋交易 涉反競爭法規

路透社
05

交易涉反競爭遭澳洲開罰5500萬澳元 Google認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