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值得推嗎?兆豐金董座吐實:對消費者不公平,大企業更不該用
近期許多主要國家陸續完成攸關「穩定幣制度」的立法程序,美國日前也通過《天才法案》(Genius Act),相關話題成為市場熱議焦點,外界也關心台灣能否順利推動。
兆豐金控董事長董瑞斌直言,穩定幣只有利於發行機構,對台灣消費者而言缺乏實用性,大企業考量機會成本更不應該使用,在沒有吸引力的情況下,他並不看好未來發展。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赴兆豐金考察,董瑞斌在席間曾和立委討論穩定幣議題,引起外界關注;而他於7月31日邀請媒體茶敘時再化身「董教授」,詳細說明他對穩定幣的見解。
消費者沒有利息,但風險全由自己承擔
董瑞斌表示,穩定幣的誕生,是為了解決虛擬資產高波動性問題,美國的《天才法案》有4大重點,包括:首先是穩定幣僅限交易或結清債權債務關係,並非投資標的;第2是不付孳息;第三是專案儲備、每月審計;最後則是成立監理機關發行特許執照。
然而,關鍵問題在於,目前還沒規範手續費,而且發行機構能以約當現金變現,購買債券賺取利息,「銀行都想當發行者,等於是無息貸款,還能現賺國庫券4%利息。」但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公平,不只沒有利息可收,它也不是法定貨幣,不具政府背書,風險全由自己承擔。
董瑞斌指出,台灣的信用卡、銀行、ATM等各種支付方式都很普遍,因此沒有穩定幣生存的空間,例如: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可以1個月後才付款,但如果使用穩定幣,還要先儲值,便利性大打折扣。
再舉一例,如果在外租屋的民眾想要用穩定幣支付房租,但房東不願意收,房客就得先把穩定幣拿去銀行換成現金;但站在銀行的立場來看,協助其他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兌換現金,相當於讓他們坐享其成繼續領利息,自己反而有所損失,因此一定不願意兌換,此將導致民眾兌換不便,使用場域也受限。
至於大型企業,董瑞斌認為更不該使用穩定幣,愈是高額的資金反而會損失更多利息,以此交易也無法規避匯率風險。
悠遊卡本質等同「台版穩定幣」
董瑞斌直言,這幾年很多技術、商品套上絢麗名稱,讓人耳目一新,但進一步分析本質,就會發現可能只是噱頭。「台版穩定幣」在20多年前早已問世,那就是如今人手一張的「悠遊卡」。
曾經當過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的董瑞斌說明,悠遊卡同樣沒有孳息,只能儲值、支付,而且是專案儲備,目前由台新銀行受託管理儲值金與押金,電子票證也是特許業務。
如此看來,悠遊卡與穩定幣性質相似,差別在於,悠遊卡只能進行NFC感應式交易,無法跨境使用與網路交易,所以消費者不會把大筆資金存在裡面,通常只是應付日常通勤、消費所需。
談及中國、香港發行穩定幣,董瑞斌則表示,這是為了建立貨幣話語權,尤其中國地方大、偽鈔多,偏鄉地區更是缺乏金融服務,因此只能促進數位化,這和台灣金融普及的情況完全不同。
針對中央銀行發展數位法幣(CBDC),同時身兼央行理事的董瑞斌認為是有其必要,因為金融體系中,絕大多數都是機構之間的批發交易,在這個數位化世界也需要數位化貨幣,藉此提高互通性,增進交易效率。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穩定幣值得推嗎?兆豐金董座說了大實話:對消費者不公平,大企業更不該用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穩定幣是什麼、為什麼爆紅?川普推穩定幣有玄機?會是美元霸權的「數位升級版」?
▶加密貨幣納監管?川普成立新小組,探討加密貨幣儲備
▶街口支付陷風波,電子支付版圖大洗牌?這3家可望成新世代電支霸主?
小檔案_風傳媒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