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林宏文專欄】日美台結盟,韓國人強烈感受到被邊緣化 我接受南韓媒體訪談的經驗分享

Knowing

發布於 09月01日04:20 • 專欄作家林宏文

近來有幾家南韓媒體來訪問我,例如韓國經濟雜誌《Insight Korea》及民族日報 ,我從媒體詢問的問題中,從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再到AI趨勢、川普政策及台韓競爭力等,我歸納出一些韓國人關心的話題,也提出我的觀察重點,在此與大家分享。

這兩年,我因為出書,到日、韓演講及參訪的機會不少,我可以感受到南韓企業的壓力很大。

一方面是AI大趨勢起飛,台灣抓到最多機會,不只台積電、鴻海等企業受惠,連黃仁勲、蘇姿丰都是台裔美國人,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到日本近幾年積極投資,而且獲得美、台兩地支援,例如Rapidus是授權自美商IBM,另外台積電也赴熊本投資,日美台的結盟,讓南韓備感壓力。

民族日報來台訪問的資深記者還跟我說,他們看到台灣上半年GDP成長率超過5%,但南韓竟然是零成長,都覺得台灣實在太強,太令人羡慕了。

南韓記者詢問很多關於台積電成功的關鍵,公司治理的情況,也問到台灣資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川普總統政策對台灣的影響,還問到台灣政府在產業發展時扮演什麼角色,我都一一回答。

不過,我可以聽得出來,每位記者在詢問別國家的競爭力時,其實內心最關心的,都還是自己的國家與產業,其實我也是如此。我可以感同身受,他們希望韓國產業競爭力可以提升的渴望。

韓國媒體都知道我十多年前寫過三星的書,因此,他們問最多的問題,就是面對困境的三星電子,現在該怎麼辦?

我跟他們說,三星目前雖然落後,但也一定會逐步追趕台積電,當然台積電也會不斷往前走,台積電目前的領先態勢應該很明顯,但最大的對手及挑戰者還是三星電子,其他的英特爾及Rapidus都還差很遠。

我這麼講不是假惺惺,也沒有想要安慰他們,我是真的這麼想。最近三星電子降價三成,搶單Tesla的AI晶片及SONY在蘋果的CIS訂單,這是三星積極反敗為勝的作為,台積電要小心因應。

我認為,三星的挑戰是,本身產品及事業體太多太龐雜,內部管理太複雜。因此,我建議三星參考索尼近來切割Finance及未來計畫切割半導體部門的作法。

我也提到,尤其是AI時代,產業合作及聯盟越來越重要,要如何建立聯盟,贏得客戶的信任,這是三星最重要的課題。

他們還問我,李在鎔與他父親李健熙的對比。我說,李健熙是難得一見的經營人才,是超強的創業家,利用美日起爭執的80年代,抓住機會全力發展,建立三星龐大的帝國,這是第三代李在鎔難以企及的。

李在鎔被外界稱為「外交家」,是因為他出生後,三星就已經是一個具規模的大集團了,李健熙對他的教育及培養歷程,就是要讓他成為接班人,管理龐大的事業體。

李在鎔雖然不用像李健熙「打天下」,他的任務是「治天下」,但守成與開創是一樣困難的事。因此,他要更著重在企業理念的建構、文化的塑造、內部管理的升級、制度的完善,讓優秀人才可以發揮及培育等。

但是很可惜的是,他接手的十年來,似乎這些事情做得不太好,自己還涉入多起官司甚至坐牢,這是三星電子近十年往下走的關鍵因素。

另外,《Insight Korea》雜誌總編輯宋滄燮也問我,三星電子擁有晶圓代工及記憶體的雙重實力,是台積電沒有的,這對雙方競爭有什麼影響?

我的回答是,三星擁有記憶體加上代工,這是非常獨特的優勢,事實上,目前全世界沒有其他公司擁有這個競爭利基。如果兩者都很強,結合起來一定是無人能及。

但是,目前的環境,尤其是AI時代,分工合作反而是主流趨勢,專精並徹底做好一件事,比能夠做很多事更重要、更優先。因此,如今三星在晶圓代工及記憶體,都已經出現落後,這對三星來說是很大的警訊。

此外,他也問我,對SK海力士與輝達及台積電合作的看法。我說,這是好問題,因為我也持續關注SK海力士,這家公司經歷過好多次的變革及改組,其間也是多災多難,但沒想到如今竟然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

我還建議他們,海力士的崛起故事,如何走到今天,值得韓國人好好寫一本書,應該可以給韓國及全世界很多企業,都帶來很多啟發。

過去SK海力士一直屈區老二,與老大三星電子很大的距離,但如今老二有大突破,在HBM上翻身,一舉超越老大三星電子。

就我的理解,SK海力士在HBM的投資,策略一直很正確,而且非常堅持,持續性很強,最重要的是,還與輝達及台積電形成緊密的策略聯盟,也因此在AI時代取得最大的進展。

這一點,又是我前面提到的,三星電子應該與外界多合作,以外部合作取代全部都自己做的模式,這是在AI這麼龐大的產業趨勢下,以及產業進行典範移轉的過程裡,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企業不可能全部事情都自己做,我覺得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另外,宋滄燮總編輯也特別問我,2026年,半導體市場最需要關注的關鍵字是什麼?

我仔細想了很久,最後我回答,仍然是AI。

因為,綜合許多預測機構的看法,202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很可能進入一個轉折期,因為換機潮週期結束、記憶體價格與出貨量達高峰,導致成長幅度趨緩,整體成長動能相較2024–2025年略為下滑。

但即使如此,仍有多項重大發展值得密切關注,例如SEMI預估,2026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達 1,300億美元,年增18%,創歷史新高。

這些技術進展及設備投資的重點包括有,2奈米製程、背面供電技術、AI晶片與高效能運算等,至於主要的市場推動力,仍然是AI的基礎建設及各種AI創新應用的需求。

當然,AI的趨勢會有十年,但每一年會有不同的產業上來,例如,今年全世界的PCB產業大幅受惠,正是因為亞馬遜及谷哥等公司大舉推動ASIC的AI系統所導致,對PCB上游材料的大量需求,造成這個產業及股價漲勢都明顯超前。

我認為,AI從2022年ChatGPT出現後,AI時代將持續發展十年,因此,AI晶片與高效能運算,將驅動整個產業技術升級與設備投資。

此外,我也認為,在十年的AI大發展時代中,台灣與南韓的角色會日益強化,台積電領軍,三星跟進的態勢不變,亞洲仍是全球半導體的製造重鎮。

最後,他們也都問到中國半導體的崛起,以及未來的影響力。

我覺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步很快,而且現在中國自成一個體系,從設計、製造到設備、材料等,幾乎都可以獨立自主,中國會是未來全球半導體競爭上最大的挑戰者,尤其是中國在龐大內需市場的支持下,可以發展自己的應用,不管是在AI、機器人、自駕車等各種應用上,中國都會發展一套有別於美國的作法,中國也會成為全世界所有企業的對手。

不過,我也提到,台灣與南韓企業在中國佈局上,有一些差異性的作法,給他們做參考。我說,過去,台灣企業在中國的佈局,不會低於韓國企業,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根據我的理解,台灣企業目前都很明顯在降低中國的投資比重,已將不少產線搬離到中國以外地區,在中國最強力發展的半導體領域上,由於中國要做進口取代,會強力支持自己本地的企業,台灣企業很清楚無法在中國市場與大陸企業做低價競爭,所以很多公司這幾年來都是逐步撤退,例如多家半導體封測廠如日月光、南茂、力成、京元電等,甚至都已將生產線出售給大陸企業,將資源移到其他國家。

台灣企業知道很難與大陸本地企業競爭,因此認清現實,打不過就別強求,把資源撤出來,另起爐灶,到歐美日等國去發展。

這種台灣經驗,我不知道可以給南韓什麼借鏡,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啟發,那我覺得就是經營者要認清現實,不要硬拼,面對挑戰,就重整軍武,另起爐灶,再戰一場。

有很多朋友跟我說,南韓與台灣一直處於競爭狀態,彼此之間合作空間很小,甚至還有朋友跟我說,跟韓國人不要講太多祕密,免得被學走。

我覺得,台灣過去與南韓是競爭多、合作少,但AI時代,開啟了許多可能性,例如SK海力士與輝達、台積電的合作模式,透過這三方聯盟,許多台韓兩地的供應商也開始合作,我看到的是台韓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這應該算是好現象。

台灣與韓國是很不同的產業型態,我認為一定有彼此學習的空間。例如,台灣可以向南韓學習如何進行高度產業整合,還有南韓企業有魄力,對研發及投資也比較長線,不過台灣企業的創業家精神很強,應變能力也不錯,既靈活又彈性,這也是南韓企業可以向台灣學習之處

台灣整體產業就是一個產業分工的大聯盟,我認為過去台灣和日本合作較多,未來台灣與南韓的合作也應該會有很多新案例,預祝台韓合作可以更成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5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