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阿里山森林圖鑑:以微觀視角認識霧林蕨葉,活動將於冬季「這天」登場
冬季的阿里山被霧氣輕覆,萬物靜緩而生動。蕨葉在林間鋪展,綠得恰到好處,柔軟而有力量。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策劃的「2025阿里山森旅季」,以「森林共生」為年度主題,串連春櫻、夏星、秋霧、冬蕨四季主題,將自然的節奏轉化為旅行的感知經驗。四季壓軸「冬,蕨類微觀之旅」將於11月8日登場,邀請旅人以微觀的視角走入霧林,透過觀察與創作,再次感受森林的細節與節奏。
蕨微觀,當森林成為一本打開的圖鑑
冬日的阿里山,是一座緩緩運行的生態劇場。霧、光與溫差在其中構成蕨類的生活場景。在專業導覽員的帶領下,沿著水山療癒步道散步,認識筆筒樹蕨、台灣鳳尾蕨等原生植物,從葉子的排列、葉脈的延伸到嫩芽捲曲的樣子,每個細節都在傳遞阿里山的氣候節奏與時間流動。霧氣在林間緩緩散開,光線在葉片間閃動,旅人不妨放慢步伐,讓感官重新對焦,在靜謐的霧林裡,重新認識自然的細微萬千。
天氣瓶實驗,封存阿里山雲與霧
延續觀察的節奏,也讓自然成為一種可以觸摸的溫度。從雲霧的變化到棲居的想像,活動特別推出「天氣瓶實驗」與「微縮小木屋」兩款人文手感體驗,引導參與者以創作回應自然,讓美學成為森林的延伸。「天氣瓶實驗」取材自阿里山的雲霧與溫差,瓶中的晶體隨氣溫變化緩緩生成獨特紋理,是一種把氣象轉化為藝術的自然實驗。
被捧起的森居,打包自然回家
「微縮小木屋」以自然素材創作,從木質仿舊到結構拼接,將森林的氛圍收納於掌心的形體之中。在療癒的手作過程裡,木頭的溫度於指尖流動,傳遞出一份溫柔的棲居哲學。那座能被捧起的小屋,裝載著將自然帶回生活的想像,讓創作成為一種緩慢的呼吸,沉浸於與森林共生的節奏裡。
微觀之間,看見森林的呼吸
「冬,蕨類微觀之旅」是一場從觀察開始的旅程,邀請旅人透過感官與創作,展開一場與自然的對話。當霧在樹間流動、蕨在陰影中舒展,時間變得柔軟,像在緩緩呼吸。手的溫度留在木頭與玻璃之間,記錄著人與自然相遇的片刻。在四季的流轉之中,阿里山以溫柔的節奏邀請人們放慢腳步,走進森林的懷抱,在蕨微觀的世界裡,重新學會傾聽、理解,並與森林一起呼吸。冬,蕨類微觀之旅將在11月8日登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