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波動 如何配置資產?
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令投資人大感意外的對等關稅措施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一連串的劇烈震盪。雖然近期關稅戰的緊張情勢已出現緩解,但考量到川普主政下,政策反覆不定的特性,未來投資人勢必還要面對更多不確定性與市場波動風險,在此情況下分散投資,進行資產配置,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究竟哪些類型的資產,能夠較有效地分散股市投資的風險?
在晨星(Morningstar)最新發表的2025年投資組合分散報告中,晨星分析師針對不同類別與型態的資產間的相關性進行檢視,並分析將這些性質各異的資產與美國股票進行搭配的效果,結果發現在截至2024年為止的20年期間,投資人若是採取60%美國股票,加上40%債券這種最基本的投資組合,其投資績效最為傑出。
晨星投資組合策略分析師Amy Arnott對此指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在過去20年期間,不論美國股市或債市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繁榮的多頭市場;其次,金融市場在這段期間基本上是處於一個利率持續下滑的環境,美國聯準會(Fed)更是在2008年後便一直保持零利率政策,直到2022年通膨大幅上揚後才改變做法;最後,則是美元匯價在同時間也是呈現升值的趨勢,使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占有匯兌上的優勢。
不過,上述情況在進入2025年後似乎開始轉變。根據晨星的統計數據,用11種不同類別資產所建構出的投資組合,在2025年前4個月的累計報酬率表現超越前述60%美國股票加上40%債券的基本組合,顯示更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在現階段已能夠產生較佳的績效。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來自美國以外國際股市的貢獻,受惠於相對便宜的市場估值及不同的產業結構組成,加上美元貶值的助攻,2025年迄今,不含美國的已開發國家股市仍是呈現上漲的走勢。
除了非美國股市外,黃金也是另一項提升多元化投資組合績效的資產類別,2025年迄今,黃金價格已大漲30%,並創下歷史新高,主因是各國央行為了要分散更多非美元的外匯儲備部位,而紛紛增持黃金,且一般投資人也將黃金視為避險資產而持續買入。
債券近年表現雖不理想
但仍能穩定資產組合
當然,從歷史數據來看,高品質的固定收益型資產一直是分散股市風險重要工具之一。不過,在2021年以後,受到通膨壓力升溫的影響,利率開始大幅跳升,並導致股市與債市同步下滑。因此,這段期間投資人會看到債券與股票之間的相關性出現上揚。相形之下,投資人若是改持有現金部位,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也能夠避免持有債券將會面臨的資本損失。
儘管如此,投資人倒也不需要對債券失去信心,事實上在今年美國股市大幅下跌的這段時期,債券仍能夠稱職地扮演減緩投資組合損失的角色,據統計今年截至4月15日為止,主要由投資級債券組成的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仍小幅上揚(詳見圖1)。因此,投資人在這段期間若是持有包含60%美國股票與40%投資級債券的投資組合,相較於100%持有美股大概可以減少近一半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許多其他類型的資產自2021年後與美國股票的相關性有所上升,但原物料商品卻是其中的例外。事實上,不論是2022年或2023年,原物料商品的價格和股市、債市呈現完全相反的走勢,而在2025年前4個月,彭博商品指數的累計報酬率也來到3.7%,除了受惠於黃金的強勁漲勢外,銅價也貢獻14%左右的漲幅。晨星經理人研究小組副主任Karen Zaya表示,投資人若是想要抵禦股市下跌的風險,持有黃金或許可以產生最佳的效果,但若投資人擔心的是通膨問題,由於黃金在過往對沖通膨風險的紀錄上表現較不穩定,持有更廣泛的一籃子商品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即便投資組合當中全部都是股票資產,但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股票在表現上仍會有相當大的差異。以今年截至4月15日為止的表現為例,大型價值型股票仍能微幅上揚0.5%,績效遠勝小型成長型股票的下跌11.5%,一方面是因為成長型股票在估值偏高的情況下面臨獲利了結的賣壓;另一方面,隨著關稅戰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業務較為集中且財務體質較為脆弱的小型股,也更容易受到經濟放緩的影響。
需要留意的是,雖說多元化投資組合可幫助降低投資風險,但某些類型的資產或許並無法產生期望的效果,其中之一便是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以滾動3年期間的相關係數來看,REITs與美股的相關係數曾經在2000年初期下降至0.1,當時若將REITs加入投資組合的確可產生較佳的風險調整回報,但近年來REITs的走勢卻逐漸變得與股市更加一致。截至今年4月底的3年期間,富時Nareit REITs指數與股市的相關係數已升高至0.83,也導致REITs在股市下跌時作為緩衝工具的價值顯著降低。
另外,並非所有類型的債券都適合當作分散股市風險的工具,那些信用等級較差的債券,也就是非投資等級債券(或俗稱的垃圾債券),與美國國債相比,非投資等級債券的表現更傾向於與廣泛的信貸市場、整體經濟趨勢和公司特定因素保持一致。
因此,這類型的債券通常反而會和股市呈現同方向的波動,投資人或許可以因為某些特定原因,而將非投資等級債券納入投資組合中,但是分散投資風險顯然並非是一個好的理由。
小檔案_曾淑雲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碩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系學士
經歷:證券、銀行與投顧等金融相關產業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延伸閱讀
▶從零開始買「債券ETF」》債券ETF是什麼?債券ETF殖利率不是配息率?
▶小散戶該怎麼在股市每年穩穩賺15%?為什麼有錢人都在用「第一守則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