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金秋五台山深度遊:探訪文殊智慧、三教合一與五龍王傳說

野旅行

發布於 09月14日22:04 • 阿東

一山融三教,秋色映梵音
金秋時節,五台山以其漫山紅葉與古剎梵音交織的絕美景致,邀請您展開一場秋日巡禮。這裡不只是一處視覺盛宴,更是中國唯一儒、釋、道三教共融佛教聖地,獨特承載著文殊菩薩的智慧之光、宗喀巴大師的改革足跡,以及五龍王的靈驗傳說。本文將深入探討這片宗教文化活化石的魅力,並為您提供五台山旅遊攻略,讓您在落葉與紅牆間,每一步都踏出歷史,每一景都領悟禪意,找到屬於您的心靈淨土

五台山是山西最早入秋的地區之一,九月中樹葉已經開始轉黃,呈現唯美秋日勝景。

📜 一、三教共融:五台山的宗教交響曲
五台山的宗教格局猶如一幅絢麗的三彩畫卷,融合了佛教、道教與儒家的精髓:

🙏 佛教鼎盛:
自東漢永平11年(西元68年)建立顯通寺起,五台山就成為文殊菩薩道場
現存86座寺廟(黃廟7座,青廟79座),形成了罕見的漢藏佛教並存的格局
唐代鼎盛時期曾有寺廟360余座,僧侶逾萬人

菩薩頂的紅衣僧人

☯️ 道教傳承:
五台山原名"紫府山",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五爺廟(萬佛閣)雖為佛寺,卻供奉著道教的五龍王,體現了佛道融合的特色

五爺聖像

📚 儒家印記:
明清時期,五台山寺廟中設有書院,僧侶皆習儒學
菩薩頂的康熙禦碑亭,立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的碑刻,彰顯儒家"大一統"思想

👑 二、神聖人物:從文殊菩薩到宗喀巴

🦁 文殊菩薩(智慧之神)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與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九華山(地藏)並稱四大佛教名山
象徵智慧與啟迪,手持智慧劍斬斷煩惱,騎青獅代表智慧威猛,五座台頂各供奉一尊文殊化身:東台聰明文殊、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

👳 宗喀巴(格魯派創始人)
明代藏傳佛教改革家,創立格魯派(黃教),格魯派有拉薩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合稱三大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等六大寺院,宗喀巴雖未親至五台山,但其弟子在五台山建立了黃教寺廟,菩薩頂、羅睺寺等黃廟均供奉宗喀巴像,也成為藏傳佛教在漢地的重要道場。

🐉 五龍王(五爺)
原為道教的龍王信仰,後被佛教吸納成為護法神
五爺廟香火極旺,傳說五爺有求必應,尤其靈驗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的五爺誕辰,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

人潮眾多的五爺廟許願祈福

🚌 三、輕鬆登山攻略:乘車登頂,漫步下山
最佳經典遊覽路線,核心寺廟巡禮:菩薩頂(黃廟領袖):感受藏傳佛教氛圍

大顯通寺
顯通寺(開山第一寺)銅殿
已經維修兩年的大白塔

💡 特別提示:
五台山天氣多變,建議儘早登山
尊重宗教習俗,順時針繞塔轉經

藏傳佛教祈福用的轉經筒請順時針繞塔轉經

🌟 結語:尋找心靈的淨土
五台山的秋,是紅牆金瓦間的銀杏燦爛,是晨鐘暮鼓中的智慧啟迪。在這片文殊淨土上,每一步都是修行,每一景都是禪意。期待你在這金色的季節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淨土。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創作的詩歌,為其在位期間融合帝王身份與佛學思想的代表作。

📌 實用資訊:
門票價格:135元/人(旺季),120元/人(淡季)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寺廟開放時間約為6:00-19:00
交通方式:從太原乘坐大巴直達五台山景區(車程約3小時)

康熙皇帝曾五次巡禮五臺山,並題寫了52塊匾額,其中“清涼勝境”是現存于菩薩頂的重要御筆之一。

大陸散客成團禁團令未開前,如有整團文化交流可參考此行程之內容及售價推薦

【2024國際金旅獎】山西晉情大全覽14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慕田峪長城一日遊攻略:纜車滑車全體驗,避開人潮玩轉北京最美長城!

野旅行
02

絕美八泉峽!山西太行山秘境,纜車、遊船、峽谷一次攻略!

野旅行
03

【日本】2026年白川鄉合掌村點燈日期和時間已公布

Follow Us To Travel
04

2025新北風箏節來了!45米巨型章魚風箏飛上天,七大活動日期地點、免費接駁車懶人包

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05

馬祖藝術島有海上版「霍爾的移動城堡」 26據點走坑道看無敵海景

旅遊雲
06

種籽之旅 新北濕地藝術季10/4開展1個月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